*.为什么学习这些公案是非常有必要?
*.如何修行才能够法要入于自心?
*.如何理解大恩上师所说的以下两段话,我们平时该如何抉择?
“当然,作为施主,在供养前也要详细观察,看自己供养的是否为清净戒律、闻思修行者?如果对方具有这些功德,自己的供养就不会虚耗,否则供养得再多也没有意义。”
“对供养者来说,有些施主会怀疑自己的供养会不会虚耗?很多人说:“刚开始我不太了解某人,供养了他不少钱财,后来我发现他的戒律有问题,我供养的钱财是不是浪费了[ 有些人的戒律确实有问题,但有些人的戒律并没有问题,只不过某些流言传来传去,最后这些戒律清净的人也成了破戒者。]?”从一个角度来说,供养破戒者确实没有供养具戒者功德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要自己的发心清净,所做的供养还是有功德的。《念住经》中说:“对破戒者供养财食的施主可转生于善趣。”因此,只要自己发心清净,即使对方戒律不清净,自己的钱财也不会空耗。”
*. 何谓邪命养活?
*. 戒律中对于开许享用信财、亡财的条件是什么?
*.在见到不如法的出家人时,揭露也不是,不揭露也不是,到底该怎么办呢?如果是附佛外道呢,他们也披着佛教的袈裟,该如何对待?
*.如理取舍因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够如理取舍因果?
*.在修习佛法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够如理如法地断恶行善而不堕入两边?
*.何谓所知障?三轮的虚妄分别心叫所知障,八地菩萨还要断除。
--------------------------------------------------------------
*.为什么学习这些公案是非常有必要?
学习这些公案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只学习颂词,有些人不一定有很深的体会,而学习了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真实公案后,自己会得到很大启发,效果非常明显。以前法王如意宝传讲《释迦牟尼佛广传》、《百业经》、《贤愚经》后,这些经论中的公案对弟子们帮助非常大,就我本人而言,虽然自己修行很差,但因为在上师面前听过许多因果公案,对自己后来的修行起到了很大作用。
*.如何修行才能够法要入于自心?
1. 一定要长期坚持闻思,一天两天的学习不可能通达佛法,世间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习佛法更是如此,只有长期学习才会像云开雾散一样遣除相续中的无明愚暗。
2. 一定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不管深法还是浅法,都要以恭敬心来听受,并且要把法义落实到自己的心上,在产生邪见和怀疑时,要虚心向有经验的道友请教。总之,在学习佛法时,一定要真正进入状态,一方面要懂得所闻之法的意义,另一方面要以清净如法的心态学习。否则,若像华智仁波切讲的那样,尽管身体坐在听法的行列中,心里却杂念纷飞,没有专注于法义,甚至产生各种烦恼,这样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
*.如何理解大恩上师所说的以下两段话,我们平时该如何抉择?
*.何谓邪命养活?
所谓的邪命养活,从广义上讲,指凡是通过不正当的非法手段而得来的财富,有些佛经中说,我们的六根识散于外境所带来的财富也叫邪命养活。在《中观宝鬘论》和《山法宝鬘论》中,针对发了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具体制定了不能以五种邪命来过活。这五种邪命是:1、诈现威仪:为了得到别人认可而获得财产名声,身体的行为装得如理如法。2、谄媚奉承:为了得到利益供养,赞不绝口地恭维施主。3、旁敲侧击:依靠转弯抹角的语言,令施主慷慨解囊,将他人的财富归为己有。 4、巧取讹索:为得到供养而巧立名目,通过不同手段获取施主的财富。5、赠微博厚:寂天论师谆谆告诫我们:宁可无有利养而当下死亡,也不能通过这种途径来邪命养活,倘若陷入这样的处境,那还不如早点死了好。现在应该立下誓言:“宁可我早点死去,也不要以邪命来过活!”我们若也能做到这样,很多人的修行会圆满的。假如每天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就算你最后得到这些,也是非常肮脏的,对今生来世都有不良的后果。苟且偷安的人活得再长,早晚有一天也会死,那时候所造之业一定会成熟果报的,假如趁未造罪之前先死去,以后也不会遭受这些死亡和堕落的痛苦。应该时时提醒自己,万万不能依靠佛法来邪命养活!
*. 戒律中对于享用信财、亡财的条件是什么?
《戒律花鬘论》中说:“无学道者主人享,有学道者授受享,具有禅定能力者,得到开许而享用。”扎嘎活佛对此解释道:“摧毁一切烦恼的阿罗汉以主人的方式享用信财,预流果等有学道者以接受信士供养的方式享用信财,具足清净戒律并精进闻思修行的僧人[ 这是对“具有禅定能力者”的一种特殊解释方法。]以世尊开许的方式享用信财。”
*.在见到不如法的出家人时,揭露也不是,不揭露也不是,到底该怎么办呢?如果是附佛外道呢,他们也披着佛教的袈裟,该如何对待?
*.如理取舍因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够如理取舍因果?
一个人只有先有取舍因果的基础,才谈得上修行成就、获得解脱,因此,大家一定要多听闻因果之理,认真思维因果之理,并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自己能如理取舍因果。麦彭仁波切曾说,要想如理取舍因果,离不开上师三宝的加持。因此大家要经常祈祷上师三宝。如果能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取舍因果越来越微细,利益众生的菩提心越来越强,在因缘具足的时候就很容易证悟心性。在座的每个人根机意乐不尽相同,有些人对世间的琐事没有兴趣,对业因果的道理却兴趣浓厚、信心十足,而且不容易产生怀疑,而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对世间法兴趣十足,可是对业因果的道理却没有兴趣,而且还半信半疑,不管上师怎么开导,始终无法化解内心的怀疑和邪见,甚至还经常冒出诋毁的念头。《宝积经》中对后面这种人也有所描述:……有些人由于喜爱世间法,不能专心行持佛法,导致自己的修行不能成功。当然,不管自己是哪种人,只要能长期闻思修行,经常祈祷上师三宝,自相续就会逐渐有所改变,最终一定会有如理取舍因果的能力。
*.在修习佛法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够如理如法地断恶行善而不堕入两边?
1. 施主的信财和七圣财是否是同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