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藏风光
Wednesday, October 30, 2013
至尊门措上师祈祷文
Friday, October 25, 2013
门吉华珠化身至尊门措上师祈祷文
伏藏师邬金希RA 造
堪布益西彭措 译
南无扎格格德巴扎雅 敬礼空行法界普贤母
唉玛吙 唉玛吙
曲央根德桑摩特隆尼 法界普贤母之意界中
柔匝玛嘎班匝瓦RA合 现力不灭金刚亥母尊
智波南柔拉姆央金玛 游戏幻化天母妙音女
格森卡卓杰摩索瓦得 三身空行总体祈祷您
因顿秀塔吉巴辛吉洛 十方增广他利求加持
帕益波纳哲姆萨利贝 印度博纳之女萨利贝
沃益永扎卡卓花益扎 雪域共称空行圆满名
沃智雅隆班玛措金杰 复化雅隆莲花喜乐海
藏格扎塔门吉曲吉卓 后藏中部不变法灯尊
夏隆藏顿卓玛芒坚嗽 藏东上川名为度母等
坚当森华匝巴三莫恰 勇士勇母事业难思议
华美卓顿匝拉索瓦得 利生无量尊者祈祷您
逆措嘎金益瓦辛吉洛 息灭宿罪违缘求加持
得贡卫藏思卡班匝益 此前卫藏安乐金刚等
央弄德玛智卫顿热匝 诸刹化现广作利生事
德夏索南花德雷冲香 所化福满者前妙降生
慈诚智扎仁青诺邬益 离垢如意戒珠得圆满
彭措德嘎德拉索瓦得 调伏难化尊母祈祷您
夏智班灿吉巴辛吉洛 讲修莲苑增盛求加持
玛旺花日班玛沃央德 来世祥山莲花妙宫中
唐色班玛扎格思喷羌 炽蓝光母具发空行您
达索钦普德西多沃才 吾等临终舍弃身报时
增嫫尼中拉纳持巴秀 祈求携手引至正道中
如是若以不退信祈祷 现生来世救护无可疑
如同如意妙宝如意树 无疑善愿所欲一切成
此文乃应殊胜化身多昂单增祈请,其情难却故,疯乞人具邬金名者顿显无改而说。愿增善妙!愿一切吉祥!
附注:
①门吉华珠:门措上师前身,西藏女性大成就者之名,译为不变圆满度母。
②唉玛吙:译为奇哉。
③首颂前三句分别对应法、报、化三身。
④勇士勇母:菩萨、菩萨母,系指门措上师宿世所现男女相菩萨身。
⑤祥山:莲师刹土铜色吉祥山。
⑥炽蓝光母:门措上师后身,显现有发空行母形象。
门措上师长久住世愿文
圣者大悲怙主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译
嗡所德 愿吉祥
耶东顿密让匝嘎美德 本初空力不灭任运现
伦洲若格孜巴本珠沃 分化万千微妙游舞身
匝森嘉瓦嘉措辰利吉 浩瀚三根佛海事业力
给拉辛钦颇波西巴作 赐降胜妙加持吉祥雨
门美珍措隆沃年塔卓 沉溺无边有海困苦众
达贝益西囊瓦巧作央 赐予清净智慧胜光明
措雄拉姆吉贝年杰东 海生天女亦喜妙音海
卓科杰珍玛拉索瓦得 善演妙法尊母祈祷您
格才门杰多吉西色丹 愿寿不变永固如金刚
辰利匝比秀杰科洛恰 愿您事业繁兴遍十方
涅这秋云丹策藏玛耶 愿以师徒施主戒清净
丹珠潘得让德炯杰吉 圣教众生利乐久护持
嘉内嘉沃透杰萨姆当 依于皈处佛陀宏愿力
特丹丹中嘉措尼特多 如海具势护法威神力
佑美拉桑定贝瑞门烈 至诚意乐真实祈愿力
多敦智贝给灿巴杰吉 如欲成就吉祥愿增广
附注:
①海生天女:妙音天女异名。
②教众利乐:圣教利与众生乐。
③皈处:皈依处。
Tuesday, October 22, 2013
教诲甘露明点
教诲甘露明点
法王晋美彭措 造
益西彭措法师 译
谁之尊名一入耳,终破累劫心愚暗,
祈汝文殊勇猛尊,普降善妙瑞花雨。
人品贤善戒清净,无垢智慧处善学,
具缘三世佛之子,乃吾究竟之心友。
云何人品为贤善,心地善良谄诳少,
温良虑远性稳重,量大识广唯此是。
云何持戒得清净,于诸经论之所出,
一切取舍如眼护,于此浊时虽极难,
然于小大密自教,直接障碍究竟果,
根本堕罪于自续,恒时勤励勿染沾。
云何智慧得无垢,日日于真教授处,
履行闻思修精进,以此速当得菩提。
未得妙道初业者,空修暗证流荡者,
耽著言说诩智者,见此将成消毒药。
述此为于自心修,亦为利益诸心友,
净心良言善根力,愿众等同妙吉祥。
此具八吉祥相数目之颂文,于大密虹身成就静处安住之会众为主,凡欲遵吾教实行者,再三恭请心中持文后领取其义。土蛇年三月十六日,阿旺洛珠宗美所述。
Thursday, October 17, 2013
十六罗汉礼供文02
第二课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学习《十六罗汉礼供文》以后,大家应该经常祈祷十六罗汉,令十方的高僧大德长久住世。现在有些人心胸很狭隘,觉得自己的上师必须长久住世,其他上师住不住世无所谓。这种心态是不合理的。实际上,具足戒定慧的大德是世间的如意宝,这样的如意宝都应该长久住世。因此,今后大家要打开心量,要为一切高僧大德长久住世而祈祷。
有些人会怀疑:这样祈祷有用吗?这种疑虑是没必要的。要知道,十六罗汉不是神话人物,他们的威力是真实不虚的,祈祷他们一定会起到作用。当然,这些人的怀疑也情有可原。如果在佛法方面串习比较少,听到圣者的功德确实容易产生怀疑。
如同佛法一样,世界上还有许多不易为人接受的道理。我有一个当医生的亲戚,他给我讲过藏药的历史。据他说,藏药最初是仙人发明的,在藏药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出现过许多神奇的事。和藏药一样,中医也有一些神奇的历史。对这些道理,现在的人确实很难理解,在他们看来这是古代的传说。但事实上,这根本不是传说,而是真实的历史,只不过自己不理解而已。
在介绍十六罗汉时,我会引用一些公案,在学习这些公案时,大家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要把这些公案当故事听。公案和故事是不同的,二者差别极大,就像《大唐西域记》和《西游记》一样,前者是严谨可靠的佛学著作,后者则是胡编乱造的小说。
在这里我顺便提一点。不管什么人,在宣讲佛法时,都应该按照佛法的本义讲解,没必要讲太多世间的道理。当然,在宣讲佛法过程中,为了吸引世间人,可以采用一些人们易于接受的语言。
前一阵子有人问我:“最近您出了《苦才是人生》和《做才是得到》这两本书,为什么许多人对这两本书非常感兴趣?”我说:“这两本书的内容还是佛法,只不过我用了现代人易于接受的语言,所以人们感觉很对胃口。”
所以,在弘扬佛法过程中,使用世间的语言是可以的,但内容绝对不能变,不能为了迎合人心,把佛法完全世俗化,否则就会丧失佛法的原味。
如果是没有佛学基础的人,不要说中观、因明这样的专业课程,就是听《十六罗汉礼供文》这样浅的课程,也会觉得非常困难。这也没有办法,佛法本来就是如此,我们也不可能整天以低俗化来招揽听众。如果是真想学习佛法的人,就不应该嫌佛法太深,应该努力进入佛法的堂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佛法的利益。
言归正传,这次传讲《十六罗汉礼供文》,我主要想让各位树立起护持佛法的责任心。现在佛教面临着这样的尴尬:本来,宗教是个敏感话题,人们一般不敢轻易诽谤,然而佛教却是个例外,似乎谁都不怕佛教,都敢对佛教说三道四。尤其是去年,许多名人和媒体大肆诽谤出家人。也许人们觉得佛教是无我、慈悲的,所以怎么诽谤都无所谓。如果换成其他宗教,即使个别教徒真做了坏事,人们也不敢随便评说,否则肯定会付出代价。
我这样说,不是鼓动大家报复诽谤佛教者,佛教从来没有以暴力维护过自宗。我只是希望,当有人攻击佛教时,佛教徒应该挺身而出,用真理来维护佛教。其实,佛教并非事事要修安忍,当涉及到佛教的根本利益,特别是有人对佛教胡说八道时,佛教徒没必要忍气吞声,要敢于澄清真相。
其实,在《金光明经》、《君规教言论》等经论中,对如何护持佛法说得很清楚。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佛教徒不懂这些道理,也没有维护佛教的责任心。希望大家以后在这方面引起注意。
在这篇《十六罗汉礼供文》中,反复提到了“加持上师久住世,加持佛法遍兴盛”,这揭示了一个关要——佛法兴盛有赖于高僧大德的住世。虽然诸佛菩萨的加持对于佛法兴盛也很重要,可是在末法时代,诸佛菩萨不可能直接显现在众生面前,只有持教的高僧大德才能将佛法在世间弘扬开。
当然,除了高僧大德,每个佛教徒都有弘扬佛法的责任。接下来,我顺便向大家谈谈弘扬佛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在弘扬佛法时,不能把重点放在化缘、搞仪式、说神通上,应该让人们懂得佛法的意义。现在许多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只要我们稍微点拨一下,他们就能理解佛法。即便有些人无法接受甚深的佛理,我们也可以从世间层面引导他们,比如介绍佛法怎样解除痛苦、怎样对社会有利,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逐渐趣入佛法。
第二,佛法是全人类的精神粮食,并非佛教徒的私有财产,因此在弘法时,大家不要有民族或者国家的偏见,要利用一切方便,向一切众生传播佛法。否则,如果仅在小范围内弘扬佛法,就不可能饶益很多众生。
现在有些名人通过各种方便,把佛法巧妙地传递给成千上万的众生。这些人虽然没有披上袈裟,没有正式讲经说法,但他们做的事远远超过像我这样的法师,他们确实在实践佛陀的意趣——让众生离苦得乐。看看他们的行为,大家应该反省:我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一切众生得到佛法的利益?
第三,如果想弘扬佛法,自己首先必须通达佛法。因此,在学习佛法过程中,大家一定要认真,不能像听故事、看电影那样一划而过。现在有些人对学习佛法不重视,上课时要么闭目坐禅,要么念咒,这是不可能掌握佛法的。佛法没那么容易,有智慧的人专注听闻尚且很难通达,何况没智慧的人三心二意听闻呢?
其实,人的智慧主要在于磨练,以听课来说,每堂课后自己都要反思: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我能不能把这些道理转述给别人?如果有这样的鞭策,智慧就会逐渐增上。如果不主动磨练自己的智慧,只是被动地听法,收获是不大的。菩提学会的个别佛友就存在这种毛病,他们对闻法总是抱着消极态度,觉得听课是一种压力,去没什么兴趣,不去又怕缺勤。这种人就是法油子,用世间话讲就是老油条,大家不要成为这样的老油条。
(二)阿氏多尊者
一百罗汉所围绕,双手结作等持印,
加持上师久住世,加持佛法遍兴盛。
顶礼圣尊阿氏多[阿氏多,意为不败。],他居住在仙人山[《法住记》云,此尊者住在鹫峰山。]的森林中,被一百位阿罗汉围绕,双手结等持印。愿阿氏多尊者赐予加持,令具德上师长久住世,令佛法如意宝周遍兴盛于十方。
此处说阿氏多尊者有一百位眷属,其他资料中说有一千五百位眷属。两种说法并不矛盾,这是从不同角度而言的。以前法王讲《文殊大圆满》时,闻法的眷属有一千人,举办极乐法会时,闻法的眷属则有几万人,因此,法王的眷属也有不同说法。
在佛法当中,经常有一些不同的说法。比如,文殊菩萨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有白文殊、黑文殊,等等。十六罗汉也是如此,在汉地和藏地大德面前,他们的显现也是各不相同的。对于这些不同的说法,我们都要有接受的能力。
祈祷阿氏多尊者功德很大,一方面可以让上师长久住世,佛法周遍兴盛,另一方面可以遣除灾难和魔障,消除宿世的罪业,增长自己的善行。所以大家要好好祈祷他。
佛经中记载,阿氏多生于室罗伐城一个长者之家。因为宿世的福德,他一生下来身上就具足吉祥的征相。更奇妙的是,伴随着他的降生,一只浑身珍宝的大象出现在他家中。因为这个缘故,父母给他取名为“具象”。具象降生那天,波斯匿王的王妃也生下一个具有妙相的公主,这个公主身上有一件与生俱来的袈裟,所以波斯匿王给她取名为“具法衣”。
具象和具法衣长大后,有一次在花园中相遇,互相产生了感情。具象想娶具法衣为妻,但他是平民之子,按照印度的传统,这是不可能的。为了娶到公主,具象想尽办法令波斯匿王对自己生起欢喜心。
有一次,具象取下大象的两只牙送给波斯匿王。看到这么珍贵的礼物,波斯匿王非常高兴,问具象想要什么报酬,可是具象什么都没要。
过了一段时间,具象又送给波斯匿王一批价值连城的礼物。波斯匿王更加欢喜。他对具象说:“我不能总是白收你的礼物,你需要什么就说吧,我一定会满足你的要求。”具象恭敬地向波斯匿王顶礼,之后说:“我不需要财物,也不需要权势,我只希望您能将公主许配给我为妻。”听到这番话,波斯匿王很为难。沉默了一会,他说:“我考虑一下,明天早上再给你答复。”
退朝后,波斯匿王对大臣们说:“具象的人品、相貌都非常出众,可他毕竟是个平民,如果我把公主嫁给他,这从道理上很难说得过去。不过,我也不愿意我们的情谊以此而毁坏。我该怎么办呢?”这时,宰相出了一个主意,让波斯匿王次日依计而行。
第二天,波斯匿王对具象说:“如果你能骑着你家的大象到宫中,我就把公主嫁给你。”一般来讲,没经过专门训练过的大象是不能作为座骑的,波斯匿王这样说,分明是刁难具象。可是具象二话没说,掉头就往家走。不一会儿,他就骑着大象到了王宫。波斯匿王非常惊讶,也想骑上大象。可是还没等他靠近,大象就跑得远远的。这时波斯匿王才知道,具象是有大福德的人,就爽快地将公主许配给他。
后来,波斯匿王带着具象夫妇拜见佛陀。波斯匿王问佛陀:“具象前世修了什么善业,今生拥有这么好的宝象,并且能娶到我的公主?”佛陀回答:“毗婆尸佛时代,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有一次他们看到毗婆尸佛,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男孩将自己的大象玩具供养佛,之后发愿和女孩成为夫妻。女孩看到佛陀的袈裟产生了羡慕心,发愿来世拥有这样的法衣。以这样的因缘,他们生生世世成为夫妻,并且男孩生来有宝象,女孩生来有法衣。”
随后,佛陀向波斯匿王一行宣说佛法,具象夫妇当下获得见道。再后来,具象出家为僧,最终获证阿罗汉果。
作为佛教徒,对佛教的圣者应该有所了解。现在有些人说是佛教徒,可是对十六罗汉一无所知,到了寺院不知道恭敬祈祷他们,反而搞一些奇奇怪怪的事:要么在罗汉鼻子上贴硬币,要么给罗汉搔痒……这样做没什么意义。其实,这些阿罗汉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并且曾经发愿护持佛法,所以,今后如果见到他们,一定要好好祈祷。
(三)伐那婆斯尊者
一千四百罗汉绕,结契克印持拂尘,
加持上师久住世,加持佛法遍兴盛。
顶礼圣者伐那婆斯,他居于七叶窟[七叶窟:王舍城附近的一个石窟,因窟前有七叶树故而得名,佛灭度后五百罗汉曾在此结集三藏。],被一千四百位阿罗汉围绕,一手结契克印,一手持拂尘。愿伐那婆斯尊者赐予加持,令具德上师长久住世,令佛法如意宝周遍兴盛于十方。
伐那婆斯尊者一手结契克印,一手持拂尘,这有特殊的缘起:契克印表示遣除一切人和非人的危害,拂尘表示降下清凉的法雨,让众生从烦恼的烈焰中解脱。
有些去过印度的人可能会问:“既然伐那婆斯尊者住在七叶窟,那我去七叶窟时为什么没见到他?”其实,伐那婆斯不是以色身住在七叶窟,而是以智慧身安住在那里。不仅伐那婆斯,许多圣者都以智慧身常住世间。一世敦珠法王的传记中记载,敦珠法王小时候在喇荣附近挖开了一个山洞,在洞中发现了一位圣者,那位圣者以幻化身在洞中住了三千多年。
伐那婆斯生于一个富裕的婆罗门家庭,从小就具足强烈的厌离心,他总觉得世间的财富就像白云一样无常,而且财富是痛苦的因,财富越多痛苦越多。长大以后,他放弃了一切家产,前往七叶窟修行,获得了四禅。后来,佛陀知道度化他的因缘成熟了,亲自来到七叶窟。见到佛陀的庄严身相,伐那婆斯生起了无比的信心,在佛陀面前皈依。佛陀宣说“善来比丘”,将他摄受为比丘。出家后,伐那婆斯精进修行,很快获证阿罗汉果。
有些资料说,伐那婆斯是在目犍连尊者面前获证阿罗汉果的。目犍连尊者为他传讲了“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伐那婆斯听闻这个偈颂后,反复思维其中的意义,从而获证阿罗汉果。
(四)迦里迦尊者
一千一百罗汉绕,手持纯金之耳环,
加持上师久住世,加持佛法遍兴盛。
顶礼迦里迦尊者,他住在南瞻部洲的赤铜洲[今斯里兰卡。],被一千一百位阿罗汉围绕[《法住记》云,此尊者有一千位阿罗汉眷属。],双手持执纯金耳环[有些资料说是金铃。]。愿迦里迦尊者赐予加持,令具德上师长久住世,令佛法如意宝周遍兴盛于十方。
《百业经》中有一则“豆蔻花”的公案,说的就是迦里迦尊者。佛世时舍卫城有一个长者,虽然他家财万贯,但一直膝下无子。后来长者精勤祈祷天尊,妻子终于有了身孕。有一天,阿那律尊者到长者家化缘。见到尊者独自一人前来,长者问:“尊者,您为何没带侍者?”阿那律尊者说:“我没有侍者,你能帮我找一个侍者吗?”长者说:“我的妻子已有身孕,如果生的是男孩,就送给您当侍者。”
十月怀胎后,长者的妻子产下一个相貌端严的男孩。这个孩子福报很大,降生时家中香气四溢,并且天降豆蔻花雨。以此因缘,长者给他取名为“豆蔻花”。豆蔻花长大后,阿那律尊者知道度化他的因缘成熟了,又来到长者家。尊者对豆蔻花说:“你尚未出生时,你的父亲已将你送给我当侍者了。”豆蔻花非常高兴,就跟随阿那律尊者出家。出家不久,他就获证阿罗汉果。
诸比丘问佛陀:“世尊,以何因缘豆蔻花出生时天降豆蔻花雨?以何因缘他能出家并证得圣果?”佛陀说:“往昔人寿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有个出家人经常以豆蔻花供养佛塔,并且发愿:‘以此善根,愿我世世转生富贵之家,诞生时降下豆蔻花雨,将来能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证得圣果。’这个出家人就是豆蔻花,因为这个因缘,所以他今生有如是果报。”
从今天的几个公案可知,发愿确实非常重要,每个人都要重视发愿。作为修行人,即生能获得成就当然很好,如果今生没有成就的把握,就应该发愿来世获得成就;今生能度化父母当然很好,如果今生没办法度化他们,就要发愿来世度化他们;今生能弘扬佛法当然很好,如果今生没有这个能力,就要发愿生生世世具足弘扬佛法的能力。
在这方面,藏族人还是很不错的,很多人都有常发善愿的习惯。昨天,有几个牧民来经堂找我,僧众们在念《普贤行愿品》时,他们一直坐在旁边合掌发愿:“为了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愿我早日成佛……”我想,这些人应该没有世间八法的念头,也没必要在我面前装模作样,他们的发愿应该是发自内心的。
和这些目不识丁的牧民相比,在座各位天天学习五部大论,可是在发愿方面许多人还不如他们。有些道友成天想着自己平安顺利、灭除烦恼,至于度化众生、获得佛果,基本上没考虑过。甚至某些修行多年的人也是如此,自己觉得境界很不错,可是却没有重视发愿。这确实有点遗憾。其实,发愿非常重要,往生极乐世界需要发愿,修无上大圆满需要发愿,度化众生更需要发愿,所以大家今后一定要重视发愿。
说到这里,我顺便向各位提两点要求。
一,要在修行上下工夫。现在有的佛教徒不重视修行,只是泛泛地学一点佛。其实,如果没有在修行上下一番工夫,只是听一两堂课,修一两天法,这样很难断除相续中根深蒂固的烦恼。有些人经常说:“我烦恼太重了,我好想出家。”其实,光出家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努力修行。
二,要重视积累资粮。刚才讲了迦里迦尊者的公案,尊者前世不光闻思修行,也重视积累资粮,因为以豆蔻花供养三宝,所以生生世世福德圆满,最终获得了圣果。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福德都是积累资粮的果报。现在中国有许多富人,其中不少人都是忽然发迹的,甚至有些人十年前还在街头漂泊,连固定住处都没有,现在已经是钱多得不得了。从表面上看,他们是抓住某个机遇发了财,实际上这就是往昔积累资粮的果报,如果福报耗尽了,他们的巨额财富很可能一夜间化为乌有。
不光财富,包括名声、地位等,都跟自己的福报密切相关。我向来对此深信不疑。当然,有些人不一定接受这个道理,不接受也没办法,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无知。现在有些人分别念特别重,听到好的道理马上产生怀疑,听到不好的道理马上接受,这就是佛说的可怜悯者。
因此,希望大家一方面学修佛法,精进积累资粮,另一方面经常祈祷十六罗汉等圣者。依靠这些内外因缘,让相续中的正能量不断提升,负能量尽量削弱。这样的话,将来不管独自修行还是弘法利生,都会有一定的成就。
如果一个人没有在善法方面精进,不管他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其实都是非常可怜的。在家人每天忙于世间八法,造了无量的罪业,这当然可怜。有些出家人不好好闻思修行,没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又接受信众的大量供养,这种人更可怜。所以,希望每个人把握好自己,千万不要成为可怜之人。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Subscribe to:
Comments
(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