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风光


Thursday, February 4, 2010

入行论第82节课学习笔记

颂词:
于害上师尊,及伤亲友者,
思彼皆缘生,知已应止嗔。
情与无情二,俱害诸有情,
云何唯嗔人?故我应忍害。
或由愚行害,或因愚还嗔,
此中孰无过?孰为有过者?
因何昔造业,于今受他害?
一切既依业,凭何嗔于彼?
如是体解已,以慈互善待,
故吾当一心,勤行诸福善。
思考题

513、上师对我们恩重如山,若有人毁谤甚至伤害上师,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514、论中说怨敌与天灾对我们的损害相同,但怨敌有故意害我们的心态,天灾却没有,所以二者并不相同。对此你如何破斥?
515、一个人莫名其妙被打后,对打人者生起嗔恨心,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为什么作者说被打者与打人者有同样的过失?
516、你对学习《入行论》重视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题
513、上师对我们恩重如山,若有人毁谤甚至伤害上师,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此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呢?应该心里想:这是一种因缘。
前段时间也讲过,“所有众过失,种种诸罪恶,彼皆缘所生,全然非自力”,无论是过失还是罪业,皆依因缘所生,全然无有自主之力。上师亲友受到毁谤损害时,其中必定存在着因果的玄妙,不能随便生嗔恨。那遇到别人轻辱上师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说:“有些人恶语诽谤上师时,应当想方设法加以制止。如果自己无有能力制止,则一边思维上师的功德,一边用手指捂住耳朵,不听他的胡言乱语,切莫与该人亲密交往、畅所欲言。”这就是一种原则。 因此,大家以后若遇到有人对上师不敬,千万不要生嗔恨心。

514、论中说怨敌与天灾对我们的损害相同,但怨敌有故意害我们的心态,天灾却没有,所以二者并不相同。对此你如何破斥?
这种想法也不对。前面已讲过,有情害你实际上也不是故意的,他是在因缘催动下不得不做,这完全是因缘的产物。一个人侮辱谩骂你,若详细观察的话,语言来源于口腔等器官,操纵这些器官的是心识,而操纵心识的是业和烦恼。业和烦恼也是一种缘起,胜义中它的本体是空性,世俗中是自己以前害过他,种种因缘聚合后,所以今天他反过来加害你。
那害你的“人”又是什么呢?就是四大五蕴的聚合。按照《俱舍论》的观点,很多法聚合于一处即称为蕴。所谓的色蕴,聚合了因色、果色、显色、形色等无数微尘。受、想、行、识四蕴,也是众多法的聚集体。可见,所谓的“人”,完全是由诸法拼凑而成,根本找不出实有的本体。在这一串因缘中,应该嗔恨谁,大家应该详细分析,不能不问青红皂白,乱发脾气。

515、一个人莫名其妙被打后,对打人者生起嗔恨心,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为什么作者说被打者与打人者有同样的过失?
按大乘标准来衡量,被打者若没有生起嗔恨心,可以说他没过失,倘若他生起嗔恨心,那么这两者都有过失。因此,我们遇到他人损恼时,应详细观察自己有没有嗔恨心,如果有的话,如果真实生起了嗔恨心,自己的善根都已经摧毁了。
因此寂天论师要求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对境,都不应该生嗔恨心,更不能去害众生。两个道友互相吵架,如果都生起嗔恨心,二者都有非常大的过失,那出手打人就更严重了。因为我们发了菩提心,应当如何对待众生,菩萨戒中有明确规定,但修行不好的有些人,守持这一点也非常困难。其实,若连显宗大乘的梯阶都没过关,密宗的三昧耶戒、自他境界现为本尊相等,暂时更没有资格谈了。

516、你对学习《入行论》重视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