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风光


Tuesday, June 23, 2009

入行论第16节课学习笔记

第16节课
121、名词解释:
以理妨害 他胜罪 恶作罪 五无间罪 学处
122、按照本论的观点,仅发愿要利益众生,是否就已经得到了菩萨戒?如果不是的话,那在什么情况下才得菩萨戒?
123、我们可以同时受愿行菩提心吗?为什么?
124、菩萨戒条中,哪些是你最容易犯的?你打算平时怎样护持这些学处?
125、犯了菩萨根本戒以后,是否像违犯小乘别解脱戒那样不能恢复?对此,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各有什么观点?
126、请写出平凡人容易犯的八条定罪,并作具体解释。
127、一个人受了戒但不懂戒条,会有什么后果?请举一实例说明。
128、有些人认为:佛教的皈依受戒都是表面形式,有心就好了,这些仪式完全是多余的。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
129、我们平时在街上看到乞丐时,作为受了菩萨戒的人,怎样对待才不犯学处?
130、大乘菩萨的根本戒有哪四条?请一一解释。
131、受了菩萨戒的居士,如果引诱出家人还俗,双方会犯哪些戒律?后果会怎么样?
132、如果梦里佛陀显现让你做破戒的事,你会怎样处理?为什么?
133、在家居士如果挑拨上师与上师之间、僧团与僧团之间的关系,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你打算今后怎样注意?
134、有人说:“小乘是焦芽败种,不要学小乘,应该学大乘。”或“密宗是婆罗门教,不是真正的佛法,应该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说这种话的人,会有什么危险性?对此你应当怎么做?
135、菩萨的堕罪共有几条?请具体说明。

第16节课
121、名词解释:
以理妨害 他胜罪 恶作罪 五无间罪 学处
以理妨害:
自己所承认的观点,在道理上不会有任何违害。我们学中观、因明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以理妨害”,比如说“火不是热性的”,这一点不管是从现量(眼、耳、鼻、舌、身明显感知)、比量(推理)哪方面观察,都有理证的妨害,但如果说“火在名言中是热性的”,那就没有以理妨害了。所以,根据理论无法成立的就叫做“以理妨害”,这属于一种佛教术语,大家应该记住。
他胜罪:
第一条,以贪心来自赞毁他。这一条是很容易犯的,比如对施主、财产生起贪执,为了防止他人跟自己争,于是说这个上师不好、那个道友不好,但实际上别人没有那么大过失,只是你妄加诽谤而已。
第二条,以吝啬心不作财法布施。因为自己特别吝啬,即使遇到了乞丐和可怜众生,也一点都舍不得布施;或者遇到一些真正的法器时,也不传给他们显宗密宗的有关法要,不作法布施。
第三条,以嗔恨心损害别人,而且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忏悔。这一条也很容易犯的。
第四条,以愚昧无知的心舍弃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自己独创一些虚假的法,并宣扬说“我的教法对众生如何如何有利”,这也犯了菩萨戒。
五无间罪: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学处”,是指菩萨戒的每一条戒律

按照本论的观点,仅发愿要利益众生,是否就已经得到了菩萨戒?如果不是的话,那在什么情况下才得菩萨戒?
不算。口里说得特别漂亮,但实际行动一点都不做,这种人离行持菩萨道还很远呢!
为众生的话,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别人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这叫做真正的实际行动。大家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应令自己的相续真正有所受益


我们可以同时受愿行菩提心吗?为什么?
作为利根者,同时受愿、行两种菩提心是可以的;作为钝根者,则应次第地先受愿菩提心,然后再受行菩提心。

菩萨戒条中,哪些是你最容易犯的?你打算平时怎样护持这些学处?
四种他胜罪都很容易。

犯了菩萨根本戒以后,是否像违犯小乘别解脱戒那样不能恢复?对此,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各有什么观点?
菩萨戒与其他戒律有一点不相同,如果犯了的话,可以重新受持。不过,重新受持的方式,龙猛菩萨与无著菩萨的观点各不相同。按照无著菩萨的观点,犯了菩萨根本戒之后,可以重新受三次,三次过后不能再受,就像别解脱的某些戒律一样;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违犯菩萨根本堕罪后,可以屡次受持。


请写出平凡人容易犯的八条定罪,并作具体解释。
第一条〖“于未修心众,宣说空性法;〗在相续尚未成熟、不定种性的人面前宣讲“空性”,如果对方连皈依都不懂,你就给他讲《中论》、最甚深的大圆满、最甚深的空性见,或者非要给他灌个顶不可。这种情况会不会犯菩萨戒?我经常有这方面的思考,因为对方的根器一点也不成熟,什么叫密宗、什么叫皈依发心都不懂,一来就拿个宝瓶给他灌顶,会不会犯这一条戒律呢?虽然其他经论中没有明文规定,但你们自己可以慢慢想一想。
第二条〖令诸佛教徒,退失圆菩提;〗有些佛教徒已经趋入了大乘菩提道,但你对他说:“学大乘是没什么用的,一定要学小乘才好,学大乘非常困难,要在多生累劫当中布施、持戒……,多麻烦哪,还是学小乘吧!”或者“你不要学藏传佛教,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这都会犯菩萨戒。要知道,众生的根基千差万别,如果只念一句佛号就能解决任何问题,佛陀也就不必传八万四千法门了。我在这里也不敢说“所有人都要学密法”,因为有些人适合学大乘,有些人适合学小乘,如果一口咬定“你一定要学哪个法门”,这是非常危险的,会不会犯菩萨戒,自己也值得考虑。
第三条〖尽舍别解脱,修行大乘法;〗有些人在小乘当中,如果能够让他转为大乘根基的话,对他宣说一些大乘的功德,让他逐渐趋入大乘佛法,这样也是可以的。但有些人明明是小乘根基,小乘戒律也守得相当好,你对他讲大乘的功德,要求他一定要舍弃小乘戒律、小乘的见修行果,之后趋入大乘,如果这个人真这样做的话,也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我们不要强迫别人一定要学《入菩萨行论》,如果这个人的根基还没有成熟,你强迫地将他引进来也不一定起作用。学习佛法应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实在不愿意学就不要强迫,虽然可以对他讲一下这方面的功德,但他原来的宗派、原来的戒律没有必要舍弃。
第四条〖执说小乘法,不能断贪等,令他亦持此;〗在一些持执小乘戒律、见解的人面前说:“你不要学小乘,它不能断除相续中的烦恼,你一定要趋入大乘!”然后,自己舍弃小乘所有的法而受持大乘法,让别人也要舍弃小乘法,这样就是犯了菩萨戒。
第五条〖宣扬自功德,为利养恭敬,以语诋毁他;〗自己本来没有任何功德,却在别人面前大肆宣扬,说“我的功德如何如何”,或者以嫉妒心为了获得名闻利养去诋毁别人、说别人的过失。不管人家有没有这种过失,有些出家人或在家人特别喜欢讲,你们一定要注意,造口业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到一些居士团体中,经常能听到很多是是非非,这个居士不好、那个居士不好,除了自己以外全部都是坏人,这样会不会犯菩萨戒?肯定会的,这种语言中自赞毁他的成分是相当多的,所以我们说话一定要注意,这就是第五条。
第六条〖谓我深安忍,言说颠倒语;〗自己明明知道没有大彻大悟,却大言不惭地说“我已经开悟了”、“我通达了甚深法性”、“我获得了加行道、一地菩萨、八地菩萨的无生法忍”……,这样信口雌黄地说大妄语、颠倒语,就是犯了第六条。
第七条〖惩令惩沙门,三宝财行贿,以及受贿赂;〗通过离间语的挑拨,让有权势的人惩罚沙门,令沙门取三宝的财物进行贿赂。离间者、有权势者、行贿者如果受过菩萨戒,则已经毁犯了学处。
第八条〖令舍弃寂止,修者诸受用,施于闻思者。〗让住在寂静地方的修行人离开那里,去往大城市,如果没有特殊的必要,这是不合理的。还有,将闻思者的财物供养给修行者,将修行者的财物供给读诵者或闻思者,这样也犯菩萨戒。〖此等根本罪,众生大狱因。”〗这些是平凡人易犯的八条根本罪。


一个人受了戒但不懂戒条,会有什么后果?请举一实例说明。
戒条你必须先要搞清楚,搞清楚以后,还要一一地保护,没有保护的话,虽然你受了戒,但很快的时间内就会毁坏的,所以必须依靠正知正念来护持。


有些人认为:佛教的皈依受戒都是表面形式,有心就好了,这些仪式完全是多余的。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
实际上,这种情况的确有,有些人总觉得佛教的这些仪轨纯属多余,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是多余,那世间上多余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比如说,公司开业时的剪彩仪式,寺院开始修建时的奠基仪式……。当然,这些所谓的仪式,从胜义角度而言是空性,说它是多余也未尝不可,但从世俗角度来说,这些仪式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没有开业仪式,在人们的心中这个公司根本不存在,但是通过举行一种仪式,公司的正规运转就启动了。同样的道理,佛教的仪轨也不是没有意义,只要心底善良就可以了,如果真是如此,就像刚才的回答一样——结婚、离婚也不用办手续了。
〖然而,依靠仪轨而生起也不相违,如果依靠仪轨在证得菩提之前具足断除一切所断的心〗前面说了,未以仪轨受持的愿菩提心是存在的,那依靠仪轨产生的愿菩提心有没有呢?也是有的。“乃至获得佛果之前,我再也不害众生,一定要帮助众生”,有了这样一颗心,依靠仪轨受持,那就成了菩萨戒。


我们平时在街上看到乞丐时,作为受了菩萨戒的人,怎样对待才不犯学处?
比如说第二条,有些道友在街上遇到乞丐,看见第一个给一毛钱,第二个给五分钱,第三个就开始不高兴了,要是几个乞丐一起来,就更不高兴了,边皱眉头边挥手“走走走……,去去去……”。其实,作为发了菩提心或受过菩萨戒的人,如果没有相应地给一点,这是很容易犯菩萨戒的。

大乘菩萨的根本戒有哪四条?请一一解释。
这四种罪叫做他胜罪,或者叫根本罪。

受了菩萨戒的居士,如果引诱出家人还俗,双方会犯哪些戒律?后果会怎么样?
然而,现在有些受了菩萨戒的居士,通过各种方式引诱出家人还俗,这样也犯菩萨戒,这方面一定要注意。现在汉传佛教当中,有些居士对出家人的“恭敬心”不太如法,在这种不如法的心态驱动下,双方由于凡夫习气的成熟,以致出现了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这种做法非常可怕:一方面让别人犯别解脱戒,永远在轮回当中受苦,另一方面自己也犯菩萨戒,还不知道,却认为自己如何如何的了不起。甚至有人认为“这是真正的修法,是密宗的一种方便法”、“这是上师以不可思议的方便来救度我”,其实不是这样的,很多都是自己的分别念,都是自己因贪心增长而犯戒的,犯了戒也不知道,当知道时,后悔也没有办法了。


如果梦里佛陀显现让你做破戒的事,你会怎样处理?为什么?
作为凡夫人,以世间感情来沟通,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千万不要将佛法与世间杂念混为一谈,否则的话,认为这是一种修法,但实际上是自己以分别念蒙蔽自己、自己欺骗自己而已。因此,大家在守持菩萨戒的过程中不得不注意。

在家居士如果挑拨上师与上师之间、僧团与僧团之间的关系,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你打算今后怎样注意?
犯五无间罪:破和合僧。

有人说:“小乘是焦芽败种,不要学小乘,应该学大乘。”或“密宗是婆罗门教,不是真正的佛法,应该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说这种话的人,会有什么危险性?对此你应当怎么做?
要知道,众生的根基千差万别,如果只念一句佛号就能解决任何问题,佛陀也就不必传八万四千法门了。我在这里也不敢说“所有人都要学密法”,因为有些人适合学大乘,有些人适合学小乘,如果一口咬定“你一定要学哪个法门”,这是非常危险的,会不会犯菩萨戒,自己也值得考虑。


135、菩萨的堕罪共有几条?请具体说明。
〖《虚空藏经》中所说的十四戒在《学集论》中归纳为偈颂:〗《虚空藏经》讲了十四戒律(《大密善巧方便经》中也有记载),龙猛菩萨在《学集论》中将其归纳为一个偈颂,包括国王易犯的五种定罪、大臣易犯的五种定罪、平凡人易犯的八种罪,总共有十八种罪。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