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词: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问答:
40、掀帘子不要大声、拐弯不要撞到,这些似乎人人都懂,学习有什么必要?你怎么看待现在的大学生?
1)这是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轻柔。如果你很大声,动作很大,不管是自己的东西,还是别人的东西,一下子就弄坏了,那谁都不敢接近你,更不敢把东西借给你。
2)从小这样教育小孩,让他有一种柔和的行为。否则,长大后很难纠正过来。其实若能让他明白一些生活细节,比如怎么吃饭,吃完后怎么洗碗……对他会有很大帮助。这种行为虽说只管一生,不像学佛、发菩提心,对生生世世都有利益,可如果懂得一辈子该怎么做人,在生活中能起到很大作用。
3)父母若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胜过留给他万贯家财。因为如果让他通达为人处世的道理,那无论在什么群体中,都能与大家处得好,即便是出了家,在僧团中也会谁都看得惯。
4)“宽转弯,勿触棱”:走路拐弯的时候,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棱角,以防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以,我们平时开门、走路等时,尽量要小心谨慎、动作轻柔。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也说:“移座勿随意,至发大音声,开门勿粗暴,常喜寂静行。”假如行为非常野蛮,如搬动桌椅板凳时,发出巨大声响,移过来、移过去,就会影响周围的人。
怎么看待现在的大学生?国内的情况已不大了解了~~~
41、主人不在时,你如果进了他的房间,会做些什么?你如何教育身边的孩子?
如果得知主人不在,应该赶紧离开。
42、什么叫九容?请具体解释。明白这些道理,你有哪些收获?
在古代,君子修身处世、待人接物应具备九容,正如《礼记》中所说:“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
1、足容重:脚步要稳重从容,不能匆匆忙忙、慌慌张张。
2、手容恭:手势要端庄,无事可做时也不要乱动。对人合掌行礼时,要有恭敬的姿态,不能只是随便一甩。
3、目容端:眼睛要直视,不要斜眼、偷看或盯视。如果眼睛看得很高,说明这个人十分傲慢、目中无人;如果眼睛一直盯着脚,不看别人的脸,说明他很自卑。包括有些修行人,跟上师问候时畏畏缩缩,只听到一个小小的声音——“上师啊,您好!”根本看不到他的脸,这也没有必要。所以,与人交往时应该直视。当然,直视并不是要目不转睛地盯着,否则,对方也会很尴尬。
4、口容止:嘴巴要紧闭,除了吃饭和说话外,不要乱动嘴。有修养的人该说话时会说,不该说时,绝不会喋喋不休、啰里啰唆。
5、声容静:声音要平和寂静、轻声细语,不要大声喧哗,也不要又唱又闹。可现在很多年轻人,根本不懂这些道理。
6、头容直:头要摆正,不要东看西看、摇头晃脑。
7、气容肃:呼吸要轻柔均匀,不气喘吁吁,也不能气势汹汹。
8、立容德:站姿要端正,保持中立,不倚不靠。
9、色容庄:脸色要庄重。关于脸色,孔子在《论语》中说:用衣食孝养父母比较容易,但经常保持和颜悦色,这是最难做到的,故称之为“色难”。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如果没有内在修养,外表的行为随时都会改变。
以上讲了古人从头到脚的行为规范。其中,眼神是最为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行为和语言可以假装,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往往能流露出内心的所思所想,这是无法欺骗人的。孟子也说过:“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观察一个人,没有比观察他眼睛更好的办法了。心胸正直,眼睛就明亮;心胸不正,眼睛就浊暗。所以说,“人与物接之时,其神在目”。
理解:
一个人的学问和涵养可以从他的行为举止中看出。如果什么都肆无忌惮、随心所欲,想什么就做什么,这样很危险。就像在十字路口,不管红灯还是绿灯,直接就过马路一样,是很容易出事的。
43、你怎么理解“勿畏难,勿轻略”?无论做事还是修行,你能做到这一点吗?假如做不到,想过如何去调整吗?
“勿畏难”: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遇到任何违缘,心都要有一种力量。古人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别人一次就学通的,我花上百次的功夫,也一定能学通;别人十次能掌握的,我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如果真能这样去做,即使再笨的人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勿轻略”:当然,有些事不能看得太难,但也不能看得太简单,进而轻视它。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隔行如隔山”,外行看一件事情,似乎轻而易举、易如反掌,但真正去做的时候,有些地方并不像想象得那样容易。比如,你觉得辅导一点也不难,但让你去讲的话,可能不是那么回事。因此,对待任何一件事情,应详细观察有经验的人怎样操作,虚心好学、认真对待,不要感觉很简单就不重视。
做不到,如何去调整:量力而行。当然也要忏悔。
44、为什么说环境的影响很重要?既然如此,那应该远离什么环境?你是怎么做的?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那种环境中跟世人混在一起,渐渐就适应了,到时候想改也很难了。比如一个人原本修行很好,在寂静地呆了很长时间,后来以偶尔的机会,到了不清净的场所,刚开始他会很难受、很不适应,但慢慢地,就感觉不到了。
其中,看聚会、到赌场,就是有损德行之事。现在世间上,这样的非法场所很多,如夜总会、歌舞厅、网吧、酒吧、妓院、赌场……这些地方能够引生贪心、嗔心,比较容易起争斗、犯罪,让人不知不觉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慢慢就会令人堕落。
华智仁波切在《自我教言》里也说:“不可去处有三种:怨仇争处不可去,众人聚处不可去,玩乐之处不可去。”
应该把心思都放在对佛法的学习上。
45、为何不能打听“邪僻事”?你喜欢打听吗?能改吗?
愚痴的人,嘴里什么语言都编得出来。有德行的人根本不关心这些,尤其造恶业的语言,他问都不问。可是没有修行的人,一提到闻思修行,他就“禁语”了,而说起这样那样的坏事,他就醒过来了,这样没有必要。尤其是色情、暴力等不如法方面,最好不要去了解,否则,凡夫人很容易上当,到时候烦恼难以控制,就会后悔莫及了。所以,大家平时要以正知正念摄持相续,多了解诸佛菩萨有加持的教言,多看显密高僧大德的传记,让这些在心里好好串习,如此人生才有意义。
对于“邪僻事”不感兴趣。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