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节课
纵似今无病,足食无损伤,
然寿刹那欺,身犹须臾质。
凭吾此行素,复难得人身,
若不得人身,徒恶乏善行。
如具行善缘,而我未为善,
恶趣众苦愚,彼时复何为?
既未行诸善,复集众恶业,
纵历一亿劫,不闻善趣名。
是故世尊说,人身极难得,
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
思考题
343、有些人认为:“我现在身体健康、丰衣足食,生活顺缘圆满具足,所以放逸一点无所谓,以后再精进也不迟,反正自己无病无灾,时间还长着呢!”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344、为什么说我们的身体只是一种借用品?对此你能产生定解吗?
345、如果我们没有利用人身好好修行,成天都是造恶业,来世会有什么样的下场?你真的相信吗?
346、请仔细观察你周围的旁生,它们有机会行持善法吗?平时是怎样造恶业的?如果我们是它们的话,会怎么样?
347、有些人想:“佛经中说获得人身犹如盲龟值轭一样困难,但现在世界上人口这么多,国家还要实行计划生育,怎么可能难得呢?”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
343、有些人认为:“我现在身体健康、丰衣足食,生活顺缘圆满具足,所以放逸一点无所谓,以后再精进也不迟,反正自己无病无灾,时间还长着呢!”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这种拖延的心态,完全是一种邪见,必须要马上断除,否则,它会令我们的修行始终无法成功。
所谓的生命,按照《俱舍论》的观点,就是同类连续不断地存在,比如我是人,那我在人道这一同类中一直存在的相续,就是我的生命。要知道,生命并不是极其稳固的东西,佛陀在佛经中说,它就像过山的瀑布水一样,一刹那也不会停留。不管是看我们自己还是看别人,所谓的生命都相当无常,尤其是在坐车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前一刹那自己活在人间,后一刹那就可能赶赴中阴界了。不管是乘车也好,走路也好,疾病爆发也好,一旦死主降临,你马上就会离开人世的。
一切都是刹那的,寿命无常、人身难得,明天离开了人间怎么办?我们应该随时都以这种心态督促自己修行,为来世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临死时肯定不会后悔的。
344、为什么说我们的身体只是一种借用品?对此你能产生定解吗?
我们的生命,死主阎罗君什么时候带走,谁都没有把握,也许在明年的今天,我已经被死主阎罗君带走了,这个身体送到尸陀林,肠子内脏全部给老鹰吃掉,乌鸦等飞禽啄食着我的眼珠……。所以我们的身体并不是永恒存在的。
“因为自己对它没有主宰权,死主一旦要收回去时,我们无法多留住一分钟。我们就像一个房客,死主随时都有可能通知自己从身体这个房间里搬走,所以自己应随时随地做好准备,不然到时惊慌失措,唯有随业风飘荡受苦。 ”
345、如果我们没有利用人身好好修行,成天都是造恶业,来世会有什么样的下场?你真的相信吗?
来世必定是堕入恶趣,那时候决定是没有行持善法的机会。
“来世不要说获得三解脱的果位,就连善趣的人身也没有把握。倘若堕入恶趣,不管是哪一个恶趣都非常痛苦,那时因受苦而不断产生恶心,恶业继续增多,受苦的时间、程度也就越增加。”
相信。
346、请仔细观察你周围的旁生,它们有机会行持善法吗?平时是怎样造恶业的?如果我们是它们的话,会怎么样?
绝对是没有的。平时我们也能看见一些牦牛或是骆驼,它们每天有意无意间所造的恶业非常多,而行持善法的机会几乎都没有。从佛经中的公案也可以看出,由于行持恶法的人比较多,堕落的众生不可胜数。
世界上有些旁生非常聪明,但真正让它们行持善法、发菩提心、发出离心,可能一个公案也举不出来。可在行持恶法方面,不说地狱饿鬼的众生,就连旁生界的众生也相当多。记得上师如意宝曾讲过,他老人家有次在静处闭关时,关房的屋檐下有一只山雀和一只杜鹃。后来山雀孵了一窝小山雀,杜鹃便将它们叼出窝去,全扔在地上摔死了。山雀对此怀恨在心,有一次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只小虫,放在杜鹃经常歇脚的地方。杜鹃吃掉小虫后,就吊死在房檐下,被风吹得荡来荡去。上师如意宝详细观察才发现,原来小虫的身体里穿了一枚小钉子,钉头上有一根细线,另一头则缠在屋檐上面,杜鹃吃掉小虫后,钉子就横在肚子里,肠穿肚烂而死。通过这件事情,上师觉得旁生好像比人还聪明,人想抓杜鹃也十分费力,不一定有这种效果,可见,有些旁生造恶业,真可谓不择手段、费尽心机。
看到这些可怜的旁生后,我们应该想:“我最好不要变成这样,不然解脱真的没有希望了。”就像已经被判死刑的人,判刑之后,就算你使尽浑身解数也是没有用的,最好在没判刑之前把他救出来。前段时间那个人提的建议是对的,他希望自己的亲戚不要判下去,一判就没有办法了,他还是有一定的智慧。同样,我们获得人身后,最好也不要堕下去,如果今生有一点菩提心,以后再得到人身时,相续中的这种善根就有机会萌发,从小便能值遇到上师和正法。
347、有些人想:“佛经中说获得人身犹如盲龟值轭一样困难,但现在世界上人口这么多,国家还要实行计划生育,怎么可能难得呢?”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
1)其实若与旁生、饿鬼、地狱的众生相比,人类确实是不多的。比如一个蚂蚁窝、一个湖泊、一座森林里的众生,若与一个大城市里的人比起来,几百万人实在不算什么。
2)尤其是能行持善法的,这种人身就更为难得了。佛经里的比喻,主要是针对行持佛法的珍宝人身而言的,以此来衡量,区区几百万人当中,日日夜夜行持善法、向往解脱的人到底有多少?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也没有吧。故佛陀在经中的比喻,是说真正修持善法、了知今生来世的人身相当难得。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