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宁被烧杀,或遭断头苦,
然心终不屈,顺就烦恼敌。
常敌受驱逐,仍可据他乡,
力足旋复返,惑贼不如是。
惑为慧眼断,逐已何所住?
云何返害我,然我乏精进。
惑非住外境,非住根身间,
亦非其他处,云何害众生?
惑幻心莫惧,为智应精进。
何苦于地狱,无义受伤害?
思已当尽力,圆满诸学处,
若不遵医嘱,病患何能愈?
369、有些人说大乘菩萨要证到第八地才是不动地,七地以下都有退转的危险。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70、为什么说烦恼一断永断,不会卷土重来?请以教证、理证加以分析。
371、怎样以胜义谛、世俗谛分别观察烦恼的本体不存在?
372、前几天说烦恼无始以来住在我们的心里,现在又说烦恼里里外外都不存在,这两句话会不会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373、诸法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这是由什么引起的?应该如何对治?
374、学习了这品以后,你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369、有些人说大乘菩萨要证到第八地才是不动地,七地以下都有退转的危险。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
学过《十地经》、《楞伽经》、月称论师的《入中论》、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和《经观庄严论》等大乘经论的人都知道,获得一地以后就不再退转了。《入中论》云:“生于如来家族中,永断一切三种结。”意即获得一地菩萨以后,我见、疑见、禁取见三种结[ 此三结为烦恼障的种子,生死流转的根本。]就全部断除了。《现观庄严论》也讲过:“得忍不会堕恶趣。”获得加行的忍位后,再也不会堕入恶趣了。既然如此,七地菩萨的危险性恐怕是没有的,你看到哪部大乘经论中说,七地菩萨堕入恶趣了,一地菩萨转到地狱里面了?
当然,若是为了度化众生而示现前往恶趣,这种情况是有的。在《地藏经》中,阎罗卒说能到地狱的唯有两种众生,一是业力深重来此受苦的凡夫,另一种就是诸菩萨专门来度化众生的。
370、为什么说烦恼一断永断,不会卷土重来?请以教证、理证加以分析。
根本不可能有的。【教证】法称论师在《释量论》中说:“犹如植物的种子在火里烧焦后不会发芽一样,自相续中的烦恼种子断完以后,就再也不会产生了。”以前也有许多高僧大德通过对治的智慧断除了所知障和烦恼障,从此以后再也不用流转轮回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佛教的真理,否则虽然表面上说一些佛理,但实际上可能离题千里,跟佛经的原义有一定的距离。
所以,烦恼跟世间的敌人不相同,世间上的敌人,我今天消灭了他,他的子子孙孙或亲朋好友等强大势力时又会向我进攻。而烦恼断完之后就再也不会出现了,历史上很多高僧大德的事迹都足以证明这一点。
(【参考答案】 理证:因为烦恼是颠倒因生,是我们的颠倒认识,如果用空性智慧的火眼金睛将烦恼识破后,它也就连根断除,消融于法界了,再也没有可以生起的机缘。此处,我们也可用事实来说明这点。本师释迦牟尼佛证道时,断除了一切无明烦恼,佛陀在此之后,是否还有生过烦恼的经历呢?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世尊不会有烦恼;还有舍利弗、大迦叶尊者,他们断除人我执烦恼,证得阿罗汉果后,再也没有生起过人我执烦恼;同样,佛教史上众多已稳固断证功德的高僧大德,有没有“旧病复发”,重新受到烦恼系缚呢?这是没有过的事。我们对烦恼的战斗,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一次性将它收拾干净后,它绝不会再纠缠不休,重新反攻。我们也就可以获得永恒的安乐,无需再担心烦恼迫害、缠缚。)
(1.按照《寶性論》的觀點,一地菩薩沒有胎障。當然,入于輪回時,顯現上可能會有。堪布索達吉仁波切2007-04-26問答
2.是否还有会被污染的问题?比如自己的烦恼的种子已经消灭了,但是别人的烦恼种子飘过来,又污染)
371、怎样以胜义谛、世俗谛分别观察烦恼的本体不存在?
【胜义谛观察烦恼的本体】通过空性智慧来进行分析,烦恼根本不可能存在,为什么呢?因为它不可能住在外境上,不可能住在根上,也不可能住在境根中间或中间以外的地方,这样的话,烦恼又住在何处损害一切众生呢?根本不可能害众生。这是从胜义角度来分析的。
具体而言,在观察烦恼的时候,比如你正在生起嗔恨心,这时候可以分析,此嗔恨心是不是从对境怨敌身上产生的呢?根本不是。大家都知道,我对敌人生嗔恨心的时候,其他人对他生不生嗔恨心呢?不一定。如果怨敌身上有烦恼的本体,那不管是任何人看到他,都应该生起嗔恨心,但这种情况不可能有。所以,外境的色声香味或者我们生贪嗔痴的对境上面没有烦恼。
那么,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上面有没有烦恼呢?也没有。不管是按照小乘还是大乘的说法,每个众生都具足根,但是具足根也不一定产生烦恼。比如阿罗汉虽然具足根,但是他没有烦恼;菩萨入定时虽然具足根,但也没有烦恼;人死了以后,按照有些宗派的观点讲具足眼根、鼻根等,但这个时候也没有烦恼。所以根上并不存在烦恼。
根上没有烦恼,外境也没有烦恼,那烦恼会不会在根与外境之间呢?这也不可能。外境的敌人和我的眼根之间只有一个虚空,如果这个虚空是产生烦恼的因素,那任何在虚空中运行的众生都应该产生烦恼了。这也是与实际显现相违的。
除了根、境、中间以外,其他的山河大地或柱子瓶子是不是产生烦恼的因呢?也不可能是。这样一来,通过胜义智慧的观察,自相续中虽然有时候明明产生烦恼,但它确确实实没有实质存在。
所以说,世俗谛当中全部都有。而通过胜义谛的智慧进行观察时,一切决定是没有的,不仅仅是烦恼存不存在的问题,实际上万法都是这样的。《入中论》云:“乃至未觉三皆有,如已觉后三非有。”在没有觉悟之前,作者、对境和所做的事这三者全部都有,而觉悟证得佛果以后,三者都是不存在的。所以现在我们正在做梦,在梦中三者都是存在的,而醒了以后一切的一切均不存在,只不过我们暂时还没有认识到心的本性而已。
通过胜义谛或者上师所传的密法窍诀来观察,烦恼当下就荡然无存了。当然,这种无存并不是断尽了烦恼种子,而是凡夫地时大概认识了它的皮毛而已,如果再进一步观察,通过修力来断除烦恼的根本,那时候烦恼就一断永断,再也不会复发了。
【世俗谛观察烦恼的本体】 但在世俗谛当中,烦恼犹如幻化师所幻化的大象一样现而无有自性,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害怕它,务必要消除认为烦恼无法断除的恐惧心理,为了生起无我智慧而精进。倘若我们为断除烦恼而精进修学,怎么会堕入地狱等处无意义地受苦呢?根本不可能。
372、前几天说烦恼无始以来住在我们的心里,现在又说烦恼里里外外都不存在,这两句话会不会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不会的。因为前面是从世俗的角度而言,能害的烦恼也有,所害的我也有,烦恼作害的对境也有。比如生嗔恨心的时候,有嗔恨心的对境怨敌,也有生嗔恨心的我,还有嗔恨心引发的谩骂别人、用扫帚或石头打别人的行为。(有些胆子小的人不敢打,中间往回跑,也是烦恼反面的一种象征。)所以说,世俗谛当中全部都有。而通过胜义谛的智慧进行观察时,一切决定是没有的,不仅仅是烦恼存不存在的问题,实际上万法都是这样的。《入中论》云:“乃至未觉三皆有,如已觉后三非有。”在没有觉悟之前,作者、对境和所做的事这三者全部都有,而觉悟证得佛果以后,三者都是不存在的。所以现在我们正在做梦,在梦中三者都是存在的,而醒了以后一切的一切均不存在,只不过我们暂时还没有认识到心的本性而已。
373、诸法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这是由什么引起的?应该如何对治?
是由我执而引起的。我执的本体虽然像云雾一样不存在,但在没有认识到心的本性之前,它在众生面前是无欺显现且一直不灭的。所以五祖说:“不识心性,学法无益。”如果没有认识心的本来面目,即使精通三藏十二部也没有多大意义。当然,这并不是说一点功德都没有,而是强调认识心性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认识到心的本性,平时就算给别人念经超度,也只是一种形象而已,对此米拉日巴尊者讽刺道:“佛教徒和苯波教的有些人,天天在尸体的上方唱歌。”假如没有调心,对众生也没有生悲心,只是在尸体旁边“炯丹迪得云夏巴札炯巴……(皈依顶礼供养……无量光佛)”,那确实跟尊者所说的没有差别。但心如果真的调柔了,即使只念一句佛号或者稍微作意,对众生也有不可思议的利益。
374、学习了这品以后,你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时刻不能放逸,精进要求自己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