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风光


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09

净土第二十六课问答

闻佛阿弥陀名号,乃至未获菩提间,不转女身转贵族,生生世世具净戒。顶礼善逝无量光

1、如何才能转生为尊贵的种姓?
2、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是出家的违缘?为什么?应当如何遣除这两种违缘?

1、如何才能转生为尊贵的种姓?
总之,在一切种姓中,居于首位的是皈依、出家的三宝种姓[ 在三宝种姓中,又以大乘的如来种姓最为尊贵,即发无上菩提心的人。]。与世俗的种姓、门第相比,修持佛法更为重要,而在修行所依的身份中,最好的是出家身份,这是一切身份之王。如果想获得出家身份,并且出家后能守持清净的戒律,就应当经常祈祷阿弥陀佛,这样生生世世都会拥有不染任何细微过患、犹如莲花般清净的出家具戒之身。
在这几堂课中,我们讲了听闻阿弥陀佛名号的巨大功德——乃至菩提果之间不会转为女身和低劣种姓者,并且生生世世成为具有清净戒律的出家人。既然阿弥陀佛具有如是不可思议的加持,我们理应恭敬顶礼善逝无量光佛。

2、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是出家的违缘?为什么?应当如何遣除这两种违缘?
要想出家,还必须遣除过于富贵和过于贫穷这两种违缘,有些人就是因为过于富贵或者过于贫穷而不能出家的。
为了避免过富与过穷这两种违缘,我们要经常祈祷阿弥陀佛,这样来世既不会生于难以抛下财富的过于富贵之家,也不会转生到无有资具顺缘的过于贫穷之家,而是出生在容易出家的中等之家。发愿“不生过富家,不转贫穷家,唯生中等家,恒常得出家。”

【注】《法句经》云:“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推佛法要。”
似乎应该是“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

3.佛法的角度,何谓尊贵的种姓?
从佛法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城里人不信仰三宝,相续中连一分戒律都没有,他的身份并不高贵;而一个乡下人如果信仰三宝,并且受持清净的戒律,他的身份就非常高贵,一切人天大众都应对他恭敬承事。
佛经中说:“种姓门第不重要,三学(戒、定、慧)之宝极重要。”在佛教中,种姓、相貌出众者不一定会受到尊敬,只有受持清净戒律、具有佛法智慧的人才会受到尊敬。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说:“族貌闻虽具全士,然离慧戒非受敬,何者具此二功德,彼无他德亦应供。”
4.为何念佛时必须计数?
为了对自己有一种鞭策,念佛时必须计数。如果不计数,别人问你念了多少,总是笼统地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每天都在念。”这样不是很好。其实计数是鞭策自己精进的一种好办法,净土宗的许多祖师都要求计数念佛,蕅益大师说:“或昼夜十万,或三万五万,以决定不缺为准。”藏地的大德也认为持咒、念佛应该计数。古代的很多修行人每天至少要念几万遍佛号或者咒语。大家最好先念完一百万遍弥陀圣号,完成这个基数后,有生之年再不断念佛,这样临终时应该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把握。
5.世间人认为:出家人可能是生活不下去了,找不到对象了,事业失败了……总之是走投无路了,才剃光头发躲到深山里的。你是如何看待的?出家的功德有哪些?
从根本上讲,是由于被浓厚的贪欲习气所蒙蔽,所以他们无法理解出家人看破放下的伟大选择。
1) 与出家人相比,世上再没有更高贵的身份了。北宋仁宗皇帝曾赞叹:“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作如来之弟子,为先圣之宗亲。”清朝顺治皇帝曾说:“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在漫长的轮回中,每个人都曾无数次成为转轮王,这不算难得,唯有这身袈裟最难披。有些人已经披上了难得的袈裟,这个时候应当格外珍惜自己的身份!
2) 出家的功德不可思议,佛经中说:“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佛曾对阿难说:“于此一日一夜。清净出家故。此善根。六欲天中。七反受福。”本来,转生到欲界天不是很容易的,但以一日一夜出家,就能感得连续七次从四天王天到他化自在天之间依次受生,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享受天界的安乐。不要说真正出家,甚至萌生一念出家之心,功德也不可思议。《难陀出家经》中说:“如果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众生,在一大劫中布施儿女,所得的功德,不如发出家心向寂静地迈一步所获的功德。”
3) 从行持佛法来讲,出家有巨大的优越性。虽然在家人也能行持佛法,但因为在家有种种过患,要圆满行持佛法是很困难的。有个出家人曾对我说:“本来我想以在家身份来学佛,但要面对的问题太多了,后来不得不选择出家,结果一落发为僧,一切问题都荡然无存了。”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以出家身份修持佛法确实很方便,在座的许多人如果没有出家,肯定每天会面对各种违缘,对一个初学佛者来讲,很难坚持下去。实际上,不仅像我们这样的初学者应当发愿出家,乃至获得圣者果位之前,所有的菩萨都唯一发愿出家。《普贤行愿品》云:“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入行论》中也说:“我未登地前,愿蒙文殊恩,常忆己宿命,出家恒为僧。”
4) 从某个方面讲,出家后即使舍戒、破戒,这也比不出家强。即使如在《万善同归集》中,永明延寿大师曾说:“乃至醉中剃发、戏里披衣,一向时间,当期道果。”意思是,乃至于在喝醉酒时剃发,或在唱戏时披出家人的法衣,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就种下了将来证果的因缘。
5)即使不谈来世解脱的安乐,如果能看破放下而出家,即生也会拥有在家人难以想象的洒脱和自在。《宝积经》中说:“在家具缚。出家无碍。”《十住毗婆沙论》中说:“在家多求故苦。出家无求故乐。”

6. 如何才能够成为出家人?
总而言之,在家人要深刻认识到在家的过患,见到出家人时,不要像狗见到青草一样无动于衷,要发愿:愿我生生世世也获得这样的身份[ 在末法时代,由于个别出家人的行为不如法,有些在家人见到出家人后,对出家的身份产生邪见。这是不合理的。即使某个出家人的行为不如法,但他毕竟现的是僧相,可以说他就是三宝的代表,所以不应对出家的身份有邪见。]。为了实现这样的心愿,平时要经常祈祷阿弥陀佛,并且行持断除杀生等一分以上的善业,在此基础上再发出家的大愿,则来世一定会如愿成为出家人。 如果是老年人,就不要等到来世了,应当争取在死亡来临之前就出家。佛陀曾说:“老时具戒得安乐。”年轻人对世间特别贪执,不容易产生出离心,很难受持戒律,而老年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容易产生出离心,比较容易受持出家的戒律,所以老年人出家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以前印度的国王、施主们到了白发苍苍的时候便会说:“现在已经出现死相了。”于是舍俗出家。藏地也是这样,许多人头发一点点变白、牙齿一颗颗脱落时,都会到寺院出家。各位道友,如果你们的父母已经老了,希望你们也尽量劝他们出家。虽然他们年轻时没有出家,但在晚年以出家身份为人生划上一个句号也是非常好的。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