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风光


Wednesday, January 27, 2010

入行论第80节课学习笔记

第八十节课
【颂词】
谓他不喜我,然彼于现后,
不能毁损我,何故厌讥毁?
谓碍利养故,纵我厌受损,
吾利终须舍,诸罪则久留。
宁今速死殁,不愿邪命活,
苟安纵久住,终必遭死苦。
梦受百年乐,彼人复苏醒,
或受须臾乐,梦已此人觉,
觉已此二人,梦乐皆不还。
寿虽有长短,临终唯如是,
设得多利养,长时享安乐,
死如遭盗劫,赤裸空手还。

【思考题】

503、若谓:“讥毁将使他人对我生厌恶心,所以我对讥毁者生嗔。”你如何驳斥?
504、学佛或出家之后,家人依靠自己造恶业,为了防止他们造业,应随顺他们吗?为什么?
505、有人说:“讥毁障碍我得到利养,若没有人供养,我饿死了怎么办?”对此应如何回答?
506、邪命分为哪五种?你有几种?今后该怎么做?
507、请具体分析:利养无有实质。

【思考题】
503、若谓:“讥毁将使他人对我生厌恶心,所以我对讥毁者生嗔。”你如何驳斥?
问:“虽然身心不会为讥毁所害,但讥毁会导致世间人不欢喜我,对我的修行学法有障碍,所以我还是不愿意接受粗恶之语。”
答:讥毁固然可导致他人因了知你的过失,而对你不生欢喜心,但对你的今生来世不会有任何危害。人们对你有不满情绪,正好成为世间八法的最佳对治,如果他们对你赞不绝口、尊敬拥戴,你就要经常随顺他们,贡高我慢也会日渐增盛,道心很容易失坏。所以说,通过智慧进行分析,世间人不喜欢你,对你今生的修道和行为无有损害,来世也不会因之而堕入恶趣。

504、学佛或出家之后,家人依靠自己造恶业,为了防止他们造业,应随顺他们吗?为什么?
不满是他们自己业力现前,你自己也是无能为力,如果为了让他们满意,从而舍弃见解、舍弃学佛,那是非常愚痴的行为。有些居士和出家人为了护持别人的心,自己就跳入轮回的火坑,此举非常危险也不应理。如果你懂得佛教的真理,别人说“这个人不孝顺,不照顾家里的人”,这些话都无所谓,世间上的流言蜚语各种各样,对你的今生不会有危害,对来世也没有什么影响。尽管你出家学佛,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对佛教产生不满,但这是众生的业力现前,并不是你故意去害他们。

505、有人说:“讥毁障碍我得到利养,若没有人供养,我饿死了怎么办?”对此应如何回答?
宁可无有利养而当下死亡,也不能通过这种途径来邪命养活,倘若陷入这样的处境,那还不如早点死了好。苟且偷安的人活得再长,早晚有一天也会死,那时候所造之业一定会成熟果报的,假如趁未造罪之前先死去,以后也不会遭受这些死亡和堕落的痛苦。

506、邪命分为哪五种?你有几种?今后该怎么做?
在《中观宝鬘论》和《山法宝鬘论》中,针对发了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具体制定了不能以五种邪命来过活。这五种邪命是:
1、诈现威仪:为了得到别人认可而获得财产名声,身体的行为装得如理如法。
2、谄媚奉承:为了得到利益供养,种种的花言巧语,赞不绝口地恭维施主。
3、旁敲侧击:依靠转弯抹角的语言,令施主慷慨解囊,将他人的财富归为己有。
4、巧取讹索:为得到供养而巧立名目,通过不同手段获取施主的财富。现在这些人的方法比较多,施主们应当事先观察,不然供养完了再后悔,那没有必要。
5、赠微博厚:给你一点点东西:“这是加持品,这是金刚带,这个头发是我前世的前世的头发,这个衣服是某某大德的衣服……”,通过使用这种伎俩,获得这样那样的东西,这也是一种邪命。

507、请具体分析:利养无有实质。
1. 有人以邪命养活过了一百年,有人活了短暂的时间,但他们临终的时候,原来享受的快乐都不会再现,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2. 再者,即便获得丰厚利养,能长时间地尽情享乐,可是在死亡时就像遭受强盗抢劫一般,丝毫也无权带到后世,最终只能是赤裸裸地空手离开人间。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