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颂词
吾身受用及善根,一切真实之供品,
意幻七宝瑞相物,本成三千世界中,
十亿日月洲须弥,天人龙之诸受用,
意幻供养无量光,为利我故悲纳受。
问答题:
1、上师课前教诫的四点,你做到了哪些?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这些公案具有哪些特点,给你什么启发?(从供养物、供养对境、发心发愿等角度分析)
3、大恩上师讲了很多关于在殊胜的对境面前供养微小的物品也会获得广大的果报的公案。您周围有哪些殊胜对境?在这样殊胜的对境前我们应该怎么做?
4、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美丑贵贱等等的差别?了知这个道理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5、因地如何作供养,以后会获得相应其因的果报。请讲述这方面的公案。
1、上师课前教诫的四点,你做到了哪些?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a)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讲了许多佛教的公案,道友们不要把它们看作神话故事。因为这些公案都出自可靠的佛经和论典,每个公案都有甚深的意义,而且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果大家能认真学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b)在学习佛法时,一定要有长期的精进。
c)大家在闻法时,发现有价值的内容,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做得不够)
d)在学习净土法门的时候,大家始终要想到死后如何获得解脱这个问题。
信心上有所增强。
2、这些公案具有哪些特点,给你什么启发?(从供养物、供养对境、发心发愿等角度分析)
1)公案
供养对境:独觉
供养物:乞袋里的这少量乞食
发心发愿:愿我生生世世不再感受贫穷之苦。
果报:许多世中都转为富贵之人,最后于释迦牟尼佛出世时,转生为一位富裕婆罗门的妻子,在恰嘎尊者面前闻法而获得解脱。
2)公案
供养对境:佛陀
供养物:婆罗门见后,剪下一块白布供养佛,并说:“请您老人家用这块布补好衣服。”世尊接受了他的供养,那位婆罗门无比欢喜。
发心发愿:无比欢喜,但未提到发愿。
果报:以此善根,他获得了未来成佛的授记。
3)公案
供养对境:佛陀
供养物:正准备丢弃腐败变质的食物
发心发愿:信心清净,但未提到发愿。
果报:于十五劫中在天上人间享受安乐,以后出家学道成就辟支佛果。
4)公案
供养对境:独觉
供养物:妹妹供养的食物外表粗糙而味道好,另一个妻子供养的食物外表美观而味道差。
发心发愿:
果报:独觉的妹妹生生世世相貌不是特别好,但身体的所触(皮肤)非常细柔,婆罗门的另一个妻子生生世世相貌庄严,而所触却很一般,后来她们都成为胜光王的王妃。
5)公案
供养对境:佛涅槃后的佛塔
供养物:一面镜子
发心发愿:
果报:许多世中成为相貌端严之人。
6)公案
供养对境:拘留孙佛涅槃以后的佛塔
供养物:灯芯燃尽了,灯光暗下来,于是他加了一个灯芯,
发心发愿:以此善根,愿我具有天眼。
果报:以此功德,他在许多世中都具有天眼,最终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天眼第一的弟子。
7)公案
供养对境:
供养物:
发心发愿:
果报:
8)公案
供养对境:
供养物:
发心发愿:
果报:
3、大恩上师讲了很多关于在殊胜的对境面前供养微小的物品也会获得广大的果报的公案。您周围有哪些殊胜对境?在这样殊胜的对境前我们应该怎么做?
佛像,上师相,寺院~~~
供花,顶礼~~~
4、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美丑贵贱等等的差别?了知这个道理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佛陀开示说:“胜鬘!女人面容丑陋、体态粗劣、望之可怖,而且贫苦卑贱,是由于过去世性情暴躁、容易发怒,有人稍微说她不是就心怀怨恨;她也不布施沙门、婆罗门;又生性善妒,看见别人得到恭敬和利养,就生妒忌。胜鬘!女人面貌丑陋、体态粗劣、望之可怖,却大富大贵,是由于过去世性情暴躁,有人说她不是就愤怒,可是她却常布施供养沙门、婆罗门;她又没有妒忌之心,看见别人得到恭敬和利养,她能随喜赞叹。胜鬘!女人面目姣好、美丽动人,却贫苦卑贱,是由于过去世性情温柔,有人讲她坏话也不生气,又能忍让,可是她却不肯供养沙门、婆罗门,又生性善妒,看见别人得到恭敬和利养,就生妒忌,且常自傲慢。胜鬘!女人长得端庄美丽、多饶财富、出身高贵,是由于过去世性情温柔,又能忍让,有人说她的不是,毫不计较,亦不生气,又能供养沙门、婆罗门,并广行善事,对别人不生妒忌之心,言行谦逊有礼,而且对他人之好时常随喜赞叹。这就是妇女们贫富贵贱和美丑不同的因缘。”
5、因地如何作供养,以后会获得相应其因的果报。请讲述这方面的公案。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