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节课
有人舍觉心,却办解脱果,
彼业不可思,知唯一切智。
菩萨戒堕中,此罪最严重,
因彼心若生,将损众生利。
虽仅一刹那,障碍此福德,
因损有情利,恶趣报无边。
毁一有情乐,自身且遭损,
况毁尽空际,有情众安乐。
故杂罪堕力,菩提心力者,
升沉轮回故,登地久蹉跎。
思考题
333、论中说舍弃菩提心必定会堕入恶趣,那么舍利子尊者因地时舍弃了菩提心,为什么没有堕落,反而获得了阿罗汉果?请引用各大论师的观点具体分析。
334、有人认为:“如果杀生、邪淫破了根本戒,这一辈子就完了。但我想舍弃大乘改学小乘,这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反正都是佛法嘛!”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335、请引用教证、理证分别说明:舍弃菩提心具有严重的过患。
336、障碍高僧大德的利生事业会有什么果报?为什么?
337、菩萨在布施时,有人若去乞求他施身体,菩萨失去了身体、生命就无法利生了,这些乞者是不是造了严重恶业呢?对此你如何看待?
338、有些人认为:“菩萨戒不同于别解脱戒,即使犯了根本戒也可以重受,所以犯了也不要紧,忏悔再受就行了。”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333、论中说舍弃菩提心必定会堕入恶趣,那么舍利子尊者因地时舍弃了菩提心,为什么没有堕落,反而获得了阿罗汉果?请引用各大论师的观点具体分析。
1.寂天论师站在大乘角度上来进行回答,怎么回答的呢?“彼业不可思,知唯一切智。”也就是说,这种业力不可思议,唯有遍知佛陀才能完全了知,一般的凡夫人,甚至阿罗汉和得地菩萨对这些细微甚深的因果道理也不太明白。
2.对此,各大论师亦有不同的解释,《普明论》和《释论》中说:“某人舍弃了菩提心,后来也能得以解脱,这说明业力不是凡人可思维的,唯一是佛陀才能了知的行境。”
a)《入菩萨行论广释》中说道:“舍利子虽然舍弃了菩提心,但他当时没有舍弃解脱心(有些论师认为这是指出离心),所以没有堕落。”
b)善天论师回答说:“虽然舍弃了方便的菩提心,但他后来再三地受持,所以没有破菩萨戒。”
c)布布达论师则认为:“舍利子舍弃了世俗菩提心,但没有舍弃胜义菩提心——无我的空性智慧,所以他没有堕落。”
d)对布布达论师的观点,无著菩萨在《善说海》中也是非常赞同。
以前上师如意宝在讲这部论典时说过:“虽然各大论师的说法各不相同,但这只不过是个人的看法而已,真正业因果的深细道理,唯有遍知佛陀才能通晓。”所以,对此甚深的因果道理,凡夫人没有必要冥思苦想,这样深深思维实际上也找不到最究竟的答案,毕竟这么多了不起的论师们都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深奥、难以答复,我们这样的人想要完全明白就更加困难了。
334、有人认为:“如果杀生、邪淫破了根本戒,这一辈子就完了。但我想舍弃大乘改学小乘,这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反正都是佛法嘛!”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1)《般若摄颂》中说:“纵然在千百俱胝劫中行持十善,但若最后发了欲求缘觉阿罗汉的小乘心,这种罪业远远胜过破小乘四种或八种别解脱戒的根本罪。”要知道,倘若破了比丘或沙弥的四大根本戒,将来必定堕入地狱,这一点没有任何怀疑。然而,有些人入了大乘后又舍弃菩提心,这种罪过远远超过了前者。
2)当然,舍弃菩提心并不是永远不理众生,如果改发小乘的心,也属于舍弃菩提心。到了一定的时候,仅凭自己的感觉、和分别念,认为“我不想学习大乘佛法了,现在把它全部舍弃,从此以后进入小乘,做一点小乘的慈善事业就可以了”,如果你发了这样的心,那比犯了根本戒还严重。(《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云:“善男子,菩提萨埵安住声闻与独觉乘,自求寂灭,是为菩萨之深重根本罪。”)
3)有些释论中还说,即使犯了小乘的根本戒,但若没有舍弃菩提心,照样能够饶益众生,做无量的功德事业。所以我们应当时时提醒自己,有生之年千万不能放弃菩提心,佛陀在《善巧方便经》中也说:“所有的堕罪中,舍弃愿菩提心的罪业最严重。”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舍弃菩提心的界限,我前面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讲了,在修学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违缘、什么困难,最根本的就是不能舍弃菩提心。
335、请引用教证、理证分别说明:舍弃菩提心具有严重的过患。
教证:
“若有人抢夺南赡部洲一切众生的财产,并杀害了所有众生,这个过失当然非常大,但若有人对别人哪怕布施旁生一团食物的善行作障碍,后者的过失完全超越了前者的无数倍。”
佛陀在《善巧方便经》中也说:“所有的堕罪中,舍弃愿菩提心的罪业最严重。”
理证:
因为如果舍弃了菩提心,产生了“我从此以后不再饶益众生,不学大乘佛法了”的恶分别念,势必直接或间接损害饶益有情的行为。
(哪怕只是毁坏一位众生的安乐,尚且要自食其果遭受损失,如果舍弃菩提心,结果将毁坏天边无际所有众生的安乐,果报堕入恶趣这一点就更不必说了。 )
336、障碍高僧大德的利生事业会有什么果报?为什么?
因为别人发了菩提心,这颗菩提心就是一切众生安乐的源泉,如果我们对他制造违缘,说“你发菩提心没有意义,帮助众生也没有必要”,或者“你天天放生太浪费了,这跟把人民币扔到河里没什么差别”。他的这种说辞,没有智慧的人听来似乎言之有理,觉得“这些放生的众生过段时间也会死的,还不如用钱来做佛像等”,这样就损害了别人的菩提心。本来,真正帮助众生、救护众生,就是菩提心的一种标准,如果制造违缘损害了这颗菩提心,此人将永生永世在轮回中不得解脱。
(无数劫中在恶趣里感受难忍的痛苦。
因为高僧大德的善行事业对众生有极大利益,如果此事业遭到一些人扰乱、障碍,令利益众生之事业不能顺利进行,扰乱者就是间接损害了众生。简言之:谁障碍菩萨的善行,也就等于损害众生利益,那么他一定会因此恶行而感受无边恶趣痛苦。)
337、菩萨在布施时,有人若去乞求他施身体,菩萨失去了身体、生命就无法利生了,这些乞者是不是造了严重恶业呢?对此你如何看待?
是。必定会感受果报的。
但是又结下乐缘,果报结束,会得到度化。
( 不一定,这要视他的发心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布敦大师就此曾作过回答:“对菩萨来说,给别人布施身体,不会障碍其修行事业,因菩萨布施身体,在短时间即积累起多劫才能圆满的资粮。其他人向菩萨乞求身体,实际上是菩萨修道中的助道因缘,故无有障碍菩萨善法的罪过。”)
338、有些人认为:“菩萨戒不同于别解脱戒,即使犯了根本戒也可以重受,所以犯了也不要紧,忏悔再受就行了。”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如果你犯了菩萨戒,相续就被严重的罪恶所染污,再受持菩萨戒,相续中又有了受戒的善法功德,每一次犯戒的堕罪力牵引你堕入恶趣,每一次受戒的功德牵引你上升善趣,由于堕罪与功德两种力量轮番交替起作用,结果将使你在轮回中时起时伏,别说是佛陀的果位,就连获得一地菩萨的果位也要拖延很长时间。犹如两个力气相等的人,一个往前面拉,一个往后面拉,最后自己始终也达不到目的地。因此,受了大乘菩萨戒以后,大家应当善始善终,圆满受持菩提心,这对每个修行人来讲都是非常有利益的
(舍戒与守戒也是在菩提道上朝两个相反方向的力量,使自己不能很快地成就。不仅自己得在轮回里拖很长时间受苦,对他人也不能作很大的利益事业。若坚持守护菩萨戒而不杂有堕罪的垢染,就像一直朝一个方向前进一样,善根会日日增长,很快就会获得成就而利益无量众生。)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