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风光
Monday, August 31, 2009
净土第二十三课问答
“您之寿量无数劫,不趣涅盘现住世,一心恭敬祈祷您,除非异熟业果外,寿尽亦可享百岁,遣除一切诸横死。”
思考题
1.我们应怎样祈祷阿弥陀佛?这样祈祷有什么意义?
2.业寿之间有哪四种关系?了知这些有何必要?
3.为什么修持往生法的人应长寿?而行持恶业的人应尽早离开世间?
1.我们应怎样祈祷阿弥陀佛?这样祈祷有什么意义?
a)专心致志观想忆念:无论是苦是乐、是上升还是下堕,我无有其余的皈依处、指望处。
b)在观想、祈祷阿弥陀佛时,应遣除其他分别念,而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地观修。同时也要发自内心这样忆念:从今天开始乃至生生世世我都要祈祷您、皈依您、供养您,除了您以外,我再也不寻找世间的邪魔外道等作为自己的导师。无论生活是快乐还是痛苦,也无论是上升到极乐世界,还是下堕到三恶趣当中,我都全心全意依靠您。如果我们能够这样至诚专注地祈祷上师或佛陀,那就会获得加持。
这样祈祷的意义:
如果我们真能以无比的信心来祈祷上师或阿弥陀佛,依靠这种殊胜的缘起,仅仅祈祷一两遍,他们的加持就会融入我们的心间。如果心不清净,也即恭敬心和清净心不够,那即使你花很长时间念了很多万遍上师祈祷文或阿弥陀佛的名号,他们的加持也不可能融入相续。如果大家在白天皆能经常忆念上师或阿弥陀佛,那在晚上睡觉时也会经常见到他们,在见到时也会以非常清净的心来祈祷,这样获得加持就不在话下。
邬金莲师也说:“具诚信者得加持,远离疑惑成所愿。”可见加持并非谁都能得到,它需要虔诚的心,所以祈祷时诚挚的信心很重要,有了这样的信心就能获得加持。
2.业寿之间有哪四种关系?了知这些有何必要?
业力和寿命已尽与否有四种情况:
(一)业力已经尽了,但寿命并未尽:诸如上半生享受安乐,下半生感受痛苦;也即享受安乐的善业,在上半生已经尽了,但寿命并未终结,所以下半生要受苦;
(二)寿命已经尽了,但业力尚未尽:诸如此地狱中的众生死后,又转生到彼地狱当中,或人死后又转生为人,或旁生死后又转为旁生等;也即此期寿命已尽,但转生为地狱、人和旁生等的业力并未穷尽;
(三)业力和寿命全都尽了:诸如从人间死后而堕入地狱当中,也即转生为人的善业及寿命皆已穷尽;
(四)业力和寿命皆未尽:诸如终生享受安乐,也即在生命存活期间,享受安乐的业力一直没有终结。
关于业,《俱舍论》云:“异熟受业定不定,顺现法等三定业。”意谓:异熟受业分定业和不定业两种,定业是必定要感受果报的业,而不定业则指虽然造了业但不一定感受果报。定业可分三种,即: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和顺后生受业。顺现法受业是即生当中必定感受果报的业,也即遇到严厉的对境或发心极其猛烈的情况下造的业。顺次生受业是下一辈子感受果报的业,如五无间罪等。顺后生受业是在下一辈子之后感受果报的业,很有可能这种业在几千、几万年之后才成熟。
了知这些的必要性:
1)那就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快乐与痛苦,也能坦然接受各种不同因缘。
2)那就不会生起这样的邪见:为什么我造了这么多善业,却未马上感受到快乐的果报?现在世间人很多都有这样的邪见:现在造的业现在未感受果报的话,那就说明因果不虚不正确。其实,真正佛教的因果规律并不是这样的。就是农民种庄稼,也不可能马上播种马上就有收获;有些花的种子,也需要两三年才能成熟;而有些种子成熟的周期就更长了。佛经云:“业之范围极大也。”正因为业的范围极其广大,所以凡夫人就不可能凭分别念来衡量业的道理。
3)可能很多学净土宗的人会这样想:学这些干什么?好好念佛就可以了。而我认为知道这些很有必要,因为往生极乐世界需要很多因缘,若基本的佛理都不懂,这也有一定的困难。
3.为什么修持往生法的人应长寿?而行持恶业的人应尽早离开世间?
如果是一个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因的人,那么寿命越长越好,哪怕住世一天也可积累广大的资粮。尤其是高僧大德,即使多住世一天,也能对无量无边的众生带来巨大利益。对一般的修行人来讲,只要受持清净的戒律、行持善法,多住世一天也有无穷利益。原来法王也讲:我有时候很想离开世间,有时候又舍不得。为什么呢?因为每天跟这么多僧众一起念一遍《普贤行愿品》的功德也不可思议,而这在其他任何一类众生中都很难得到。大家现在正在修加行,最起码每天也能磕两三百个头;如果变成旁生,即使住世一万年,但连磕一个头的机会也没有。有些人每天念一万遍佛号,如果多住世一百天,就能多念一百万遍佛号,自然就会获得非常大的功德。所以我们祈愿一切行持善法者皆能长久住世。藏地很多人经常这样祈愿:这位老年人很慈善,愿他不要早早离开人间,因为他不但不造恶业,反而每天都在行持善法。《中观四百论》亦云:“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意思是,虽然见到身体就像怨敌一样给我们带来痛苦,但也应保护它,因为具有清净戒律、行持善法的人长久存活,则能积累广大的福德资粮。
而作为行持恶趣之因的罪孽深重者,寿命越短越好,哪怕是一刹那留住于世,他也会积累严重的罪业。如寂天菩萨说:“宁今速死殁,不愿邪命活,……唯行罪恶事,苟活义安在?”古人也云:“宁可清贫,不作浊富。”拿吃饭来说,清贫乐道的修行人,他们吃的饭非常清净,从来都不吃众生肉;而很多有钱有势的人,他们每吃一顿饭都要以无数众生的死亡为代价,确实这些人还不如早一点死了好,也许下一辈子会变成不吃肉的动物,像牦牛、野马等,那也比现在好。古人还说:“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真是这样,宁可不开悟也不要走错路,所以我们宁愿作一个普通的修行人,也不要当凶狠的恶人。古人云:“恶人短命,世人无害。”意思是说,恶人短命很好,因为他不会再危害世间,这样就能国泰民安。确实坏人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不管是国家元首,还是普通百姓,对人们有利的就应长久住世,而祸国殃民者最好能早一点离开世间。当然,这一方面是因果报应,另一方面确实能让自他众生减轻痛苦。
4.阿弥陀佛也不能救的三尽异熟果是哪三种呢?
三尽是指:往昔杀生过多之异熟果而寿尽,或因往昔所积福德耗尽而寿尽,及引业犹如尽力之箭自然落地般地穷尽而寿命完结。
1)有些人前世杀了很多众生,杀生短命的缘故,他今生肯定有寿障。这种寿障,念阿弥陀佛、放生、念长寿佛都解决不了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这必须以寿命来偿还。所以以前特别爱杀生的人,今生肯定短命。
2)还有一种,因为有些人往昔所积善根、福德全都耗尽了,所以也不可能再活下去。
3)关于最后一种,有些经论讲:就像向空中射出的箭一样,力尽之时自然就会掉落下来;同样引业尽了的这种人,也没办法延寿。除了这三种人以外,暂时的违缘、横死,皆可依靠佛陀的加持遣除,从而延续寿命。而这三种寿命完结的人谁也无法使其延寿,正如所谓的“药师佛虽亲降临,无法延续寿尽命”。否则只要祈祷阿弥陀佛,由于暂时违缘导致的生命危在旦夕也可遣除,从而活到一百岁。若没有祈祷,在违缘来临时,生命就会终结。
(所谓的引业,就是牵引众生转生于某处的决定业)
5.一心一意祈祷阿弥陀佛,就可遣除寿障、获得长寿。为什么呢?
这是阿弥陀佛的发心力和加持力所致。
在如今人寿短暂、违缘重重的恶世,如果能诚心祈祷阿弥陀佛,祈祷一次等同于得一次长寿灌顶。可见我们很有福分。确实在末法时代要寻找很多上师和长寿法门也很困难,但只要能一心一意祈祷阿弥陀佛,每祈祷一次就能获得一次灌顶。当然这也要看信心,如果有信心肯定能得到,如果没有信心,就是在阿弥陀佛面前也不一定能得到加持。
6.“念阿弥陀佛是老年人的事情,修长寿法、发财法、智慧法是年轻人的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这样的想法肯定不对,因为相关经典并没有这样说。按作者的观点,这些法人人都应该修,即老年人不但应修往生法,也应长久住世;年轻人不但要希求长寿,也应修往生法,也即大家皆应好好念阿弥陀佛。
如果求得破瓦法传承,也就获得了《极乐愿文》传承及长寿灌顶;如果求《极乐愿文》传承后读诵,那么也就获得了长寿灌顶与破瓦法传承。当然这是从获得利益与加持方面来讲的,并非真正获得了其他法的传承,若要为别人传授,则应另外接受真正的传承。
因此,所有男女老幼都应祈祷阿弥陀佛,无有比此更殊胜的了。的确,只要能以信敬之心祈祷阿弥陀佛,就能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故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也不管是有智慧的人,还是没有智慧的人,更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大家皆应一心一意祈祷阿弥陀佛,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
Atom
)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