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风光


Monday, November 2, 2009

入行论第55节课学习笔记

颂词:
尽力遍观察,此若狂象心,
紧系念法柱,已拴未失否?
精进习定者,刹那勿弛散,
念念恒伺察,吾意何所之?
危难喜庆时,心散亦应安,
经说行施时,可舍微细戒。
思已欲为时,莫更思他事,
心志应专一,且先成办彼。
如是事皆成,否则俱不成。
随眠不正知,由是不增盛。


412、有些上师名声广大、弟子众多,无数人对他崇拜得不得了,这样的上师就一定是真正的修行人吗?为什么?
413、有些人认为出家人应该本本分分,唱歌跳舞非常不庄严,这跟世间人没什么两样。你是怎么看待的?
414、佛陀开许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说妄语,有些修行人就以此为由,为了做生意赚钱,动不动就说谎话骗人,这种行为触犯戒律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415、我们同时做几件事情时,应该坚持什么原则?这样会有什么好处?

412、有些上师名声广大、弟子众多,无数人对他崇拜得不得了,这样的上师就一定是真正的修行人吗?为什么?
(所谓“名僧未必高,高僧未必名”,真正的修行人不一定出名,而出名的高僧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修行人。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里面也讲了,如蛆虫般的眷属再多,也不见得是具有法相的善知识。)
那不一定!弟子多也可能是他人格魅力所致,现在那些明星歌星,崇拜他们的人也相当多,但在他们的境界中,有没有断除贪嗔痴的功夫?离开人间时的状况如何?恐怕大家也非常清楚。
只要相续中有了菩提心,具有知足少欲的功德,即使自己的身份低微,种姓不太高贵,也是真正的修行人。相反,如果对众生没有大悲菩提心,自己始终高高在上,认为非常了不起,除了傲慢以外什么功德都没有,那不管你在家还是出家,都不是合格的修行人。这一点,是佛陀给我们划的标准线,并不是我们对谁看不惯,或者故意毁谤某个人。
如果他真有古代善知识那样的断证功德,那没有任何理由不依止他、不恭敬他、不崇拜他。

413、有些人认为出家人应该本本分分,唱歌跳舞非常不庄严,这跟世间人没什么两样。你是怎么看待的?
为供养三宝而举行一些欢庆节日,如卫塞节、佛陀诞生日、佛陀转法轮日,原来戒律中不允许的唱歌跳舞,那时候也有一些方便开许。
从表面上看来,“出家人高声唱歌,这种行为不太如法”,不懂道理的人可能这样想,但实际上这是佛陀所开许的。尤其是为了度化众生、弘扬佛法,有时候唱歌跳舞也是可以的。比如通过歌声,声音好听能够利益众生,这就是最关键的。(如末学听过昌圣法师的阿弥陀佛保佑你,心里很欢喜~~~)所以,对于高僧大德们的善巧方便,我们不但不应该生起邪见,反而应该由衷地随喜。

414、佛陀开许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说妄语,有些修行人就以此为由,为了做生意赚钱,动不动就说谎话骗人,这种行为触犯戒律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不允许的!你说妄语是为了自己赚钱,这又不是布施,也没有什么功德,这种妄语不能说。当然,一切有漏善法中,放生等无畏布施的功德最大,如果你是为了放生而说妄语,或者衣服没有披好,为了救众生而奔跑,走路不是特别如法,这些都是开许的。原来有个人就说过:“我每次参加放生或者去别人家听课,家里根本不允许,但如果说是到舞厅或去外面搞一些坏事,我的父母就很高兴,又给我钱又给我开许。所以我经常骗父母,用这些钱来放生,实际上我没有去那些地方。”其实你们也可以这样,为了放生有时候骗父母,有时候稍微偷一点他们的钱,这一点也是可以的。为了帮助他们,为了救护众生生命,偷盗、说妄语、说离间语,有时候也有一些开许!

415、我们同时做几件事情时,应该坚持什么原则?这样会有什么好处?
《君规教言论》、《萨迦格言》等很多论典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必须量力而行,按照次第去做,每个人在一生中应该选择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选择好了以后,遇到任何违缘也不要半途而废,这样一来,前后一切事情都会顺利成办,否则前后两件事都不会圆满。我们应该集中力量去做一件事,比如要学三部论典,重点最好放在一部论典上,如此才能学有所成,这也是做事情的一种窍诀。
若能有条不紊地行持善法,还会获得一种利益——“随眠不正知,由是不增盛。”所谓的“随眠”,是与无明相应的二十种随眠烦恼[ 二十种随眠烦恼: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骄、无惭、无愧、掉举、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而不是六种根本烦恼[ 六种根本烦恼:贪、嗔、慢、无明、见、疑。]。“不正知”则是正知的违品。按照无著论师的解释,如果我们次序井然地做事情,由不正知而引起的各种烦恼就不会增长,所有的烦恼也能得以息灭。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