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座勿随意,至发大音声,
开门勿粗暴,常喜寂静行。
水鸥猫盗贼,无声行隐蔽,
故成所欲事,能仁如是行。
宜善劝勉人,未请饶益语,
恭敬且顶戴,恒为众人徒。
一切妙隽语,皆赞为善说,
见人行福善,欢喜生赞叹。
暗称他人功,随和他人德,
闻人称己德,应忖自有无。
思考题
437、我们平时的行为为什么要保持寂静?
438、请解释颂词:宜善劝勉人,未请饶益语,恭敬且顶戴,恒为众人徒。对此你平时做到了多少?
439、为什么要暗中称赞别人的功德?听到别人赞叹自己时,我们应该怎样面对?
437、我们平时的行为为什么要保持寂静?
1.我们做任何事情随时要观察自己的身心,不要像疯狂者般四处惊扰他人。尤其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人,在任何场合与任何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威仪寂静,不要大喊大叫。真正有道德修养,有智慧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不但要想到自己,也要想到旁边的人。尤其在听闻佛法时,大家必须要保持寂静。听佛法要保持寂静,一个人发出声音,会直接影响许许多多的人,你还不如不听好。所以在听法的过程中,自己绝不能发出声音影响别人。
2.行为寂静对修行也有帮助。堪布根霍在《入行论讲义》中说:“住在寂静深山里的修行人,不要经常来来往往。”真正的修行人,应该经常坐在禅房里修行,在外面从来都看不到他的影子。
3.行为调柔寂静,不但对自相续有很大帮助,也能感化世上许多不信佛教的人。
【参考答案】1)从一些细小行为上,能反应出一个人的修行好坏。2)生活在大众中的修行人,行为一定要保持寂静,以防对他人产生干扰。3)如果经常能保持寂静的威仪,对修观自心也有极大帮助。4)行为调柔寂静,不但对自相续有很大帮助,也能感化世上许多不信佛教的人。
438、请解释颂词:宜善劝勉人,未请饶益语,恭敬且顶戴,恒为众人徒。对此你平时做到了多少?
此颂有两种解释方法:第一种,从三层意思来解释:我们应善巧劝勉别人行善断恶;对未受委托也善意劝诫的饶益语,自己应恭恭敬敬地顶戴接受;作为发菩提心的人,恒常以徒弟的身份去恭敬身边每一个人。第二种,从两层意思来解释:对于善巧劝勉他人行持善法的人,或者未受委托也心甘情愿利益他众的人,都要恭恭敬敬地顶戴,恒常恭谦地做他们的弟子。
439、为什么要暗中称赞别人的功德?听到别人赞叹自己时,我们应该怎样面对?
因为当面赞叹很容易变成阿谀奉承,而且修行境界不高的人,听了这些赞叹后,经常会产生傲慢心。因此,若要赞叹一个人,当面称赞也可以,但最好是背后赞叹。 别人评赞你的功德,比如说你的修行了不起,此时不要骄傲自满,而应认识到别人是了知功德者,是观清净心、有修养的人。千万不要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真有如是的功德。倘若为此自我陶醉,那是极愚蠢的表现!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