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仆不堪使,主不与衣食,
养身而它去,为何善养护?
即酬彼薪资,当令办吾利,
无益则于彼,一切不应与。
念身如舟楫,唯充去来依,
为办有情利,修成如意身。
自主己身心,恒常露笑颜,
平息怒纹眉,众友正实语。
思考题
434、请以比喻说明为什么不应贪著守护身体?
435、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身体?是娇纵它,还是苛刻它呢?
436、论中有时说人身是臭皮囊,有时又说人身是渡船,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这个身体?
434、请以比喻说明为什么不应贪著守护身体?
此处用比喻来说明:身体若未用于善法方面,则没必要对它照顾。打个比方说,主人雇用奴仆、佣人,就是为了让他做事情,如果他什么事情都不做,整天吃喝打扮,不听从使命,那主人也不会再雇佣他,给他提供一定的薪水。就像现在雇佣保姆的那些家庭,如果保姆每天除了吃饭以外,什么事情都不想干,又不服从主人的命令,不到两个月主人就不要她了。还有些公司里的大老板,如果工人整天迟到早退,不好好干活,他也不会长期用这些人。同样,身体就是心的奴仆,如果平时一直尽心保养它、维护它,但它却不为你(心识)的今生来世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最后还要毫不负责地到尸陀林或火葬场去了,将你弃于六道轮回中,生生世世不断地流转受苦。这种忘恩负义的身体,为何还辛辛苦苦地养护它呢?
【参考答案】 就像仆人不听使唤时,主人不再给他提供衣食;你养护身体它却不听主宰而离去,那你又何必那么对它善加养护呢?既然于自身已酬与衣食为佣值,现在就应当要它成办善业义利;如果它不能利益我和其他众生,那么我就不应再给它任何东西。
435、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身体?是娇纵它,还是苛刻它呢?
同样的道理,身体如果精进行善,平时行为如法,则可相应多给一点衣食,在不堕两边的情况下,让它成办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如果它没有通过利他来成办自利,在行持佛法上没有能力,但造恶业却乐此不疲,那就不要再给它任何东西,应按照禅宗“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做法,一日不做有利之事,就一日不给它吃东西,以此来磨练它、改变它,使它所作都顺应于佛法。以前大德们对身体不太执著,吃穿方面完全不考虑,只把它当作一个修行工具。
(这里身和心似乎成为两个别体?造恶是心的原因还是身体的原因?)
参考答案与下一题很相似?
法王如意宝言:“在内心的执著还没有破烂之前,外表的衣服破烂,不一定是瑜伽士。”
语言随顺于亲友,衣饰随顺于当地,自心相应于佛法。——华智仁波切
【参考答案】在律藏与大乘论典中皆强调过不能堕两边。吃穿太奢华,容易堕于傲慢,障碍自己的修行;但食物太差,导致营养不足,身体受不了;衣服太烂、太单薄,身体也受不了,他人也会加以讥讽扰乱,给修行也会带来障碍。所以对一般人来说,应依于中道。
436、论中有时说人身是臭皮囊,有时又说人身是渡船,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这个身体?
【参考答案】 针对初学者来说,这是较普遍的疑点。经论中阐述每一个观点,都是针对不同层次,有一定目的。在前面说人身不净,是引导我们断除对它的庸俗贪执,因为“恶则此身轮回因”,贪执自身而作恶是众生沉溺于轮回之因;现在说人身是船,是从“善则此身解脱船”这方面而说。人身是宝,是度脱自他的最好工具,如善加利用,它能成办解脱自他的二利事业。在《学集论》中广泛摘录教证,阐述了贪执身体的过患与运用身体修善法的功德,这是从不同方面或层次而得出的观点,一方面让我们去认识身体,断除贪执,一方面让我们了解利用它修善的功德。本论结合了这两方面,结合了小乘与大乘的观点,让我们合理地看待人身。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