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当再三思,历劫得暇满,
故应持此心,不动如须弥。
秃鹰贪食肉,争夺扯我尸,
若汝不经意,云何今爱惜?
意汝于此身,何故执且护?
汝彼既各别,于汝何所需?
痴意汝云何,不护净树身,
何苦勤守护,腐朽臭皮囊?
首当以意观,析出表皮层,
次以智慧剑,剔肉离身骨。
第五十九节课
思考题
429、这节课从哪几个角度说明:我们不应贪著身体?请具体分析。
430、请从因、本体、果的角度分析:身体与心是他体的。
431、有些人认为身体是心的因,因为身体受损时心也有所改变。请以理证遮破这种观点。
429、这节课从哪几个角度说明:我们不应贪著身体?请具体分析。
1.身体无有所贪精华:
a)因为现在活着的时候,我们对身体如是贪著,但死后照样也是自己的身体,那时对秃鹫、野狗的撕扯为什么不生嗔恨心,不去保护这个身体呢?
b)身体与心是他体的,二者之间毫不相干,故不应该执著它。从因、本体、果的角度来讲,身体和意识是完全分开的。
c)由于身体不清净,故不应该执著。身体是由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的臭皮囊,故不应该执著。
d)倘若以智慧宝剑进行剖析,从皮肤的外层一直到筋肉、骨头,对身体的方方面面加以观察,实在没有值得执著的精妙之物。
430、请从因、本体、果的角度分析:身体与心是他体的。
从因、本体、果的角度来讲,身体和意识是完全分开的。
1)从因来讲,身体的因是父母的不净种子依靠四大聚合而成,而我们这辈子心识的因,则是前一刹那中阴身时的心识等流。
2)从本体而言,身体是四大组成的无情法,也是一种粗大色法,而所谓的心,则是非无情的明清之法。(心识不是无情法,故是非无情性;可以明明了了的照见对境,故是明清法。)
3)从果来说,身体只能暂时维持一段时间,死后处理完了就没有了,而心如果没有获得解脱,始终在轮回中不断地流转,犹如河流一样,虽经过许多村庄、田野而汇入大海,但中间一直没有间断过。由此可见,心和身体是别别分开的他体。
431、有些人认为身体是心的因,因为身体受损时心也有所改变。请以理证遮破这种观点。
《释量论》第二品中也详细分析过,论中说:“心的近取因是心,身体是心的俱有缘,就像青稞是从青稞种子中产生的,并不是从化肥和地水火风中产生的[ 近取因对事物的本体起作用,俱有缘对事物的差别法起作用。比如青稞依靠种子、阳光水土而产生,种子即为近取因,阳光水土是俱有缘。]。”这一点大家务必要搞清楚。有些人认为身体毁灭后心也随之而灭,这种想法十分愚痴,虽然身体对心有一定作用,身体受损时心也有所改变,但身体并不是心的因。如果令心改变就是心的因,那胆小的人见到鲜血会昏厥,听到老虎声恐怖万分,鲜血、老虎声也能令心改变,那如此一来,鲜血、老虎声也变成心的因了,这是谁也不会承认的。所以外境的所缘缘[ 所缘缘:是心和心所的一种特殊所缘境,如眼识的所缘缘是色法,耳识的所缘缘是声音。也可直接理解为外境。]可以让心改变,但不一定是心的因。另外,凡夫人看到美色增长贪心、看到怨敌增长嗔心,但阿罗汉根本不受这些影响,以前有位安忍沙门,身肉被一块块割下去,心一点也没有改变。所以,有些心理学家认为身与心有因果关系,这是没有区分俱有缘和近取因所致。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