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鱼至何方,始得不遭伤?
获断恶之心,说为戒度圆。
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
若息此嗔心,则同灭众敌。
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
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
如是吾不克,尽制诸外敌,
唯应伏此心,何劳制其余?
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
身口善纵勤,心弱难成就。
思考题
383、有些人点油灯供佛时,无意中杀害了很多小虫,这是否意味着犯了杀生戒?请以教证、理证、公案进行说明。
384、究竟而言,戒的本体是一种断恶之心,那是否持清净戒律跟外境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
385、假如有人无端打你、骂你,甚至想要杀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386、精进的体相是什么?有些人一天念几万遍佛号,或者磕几千个大头,这是否就意味着很精进?请具体分析。
383、有些人点油灯供佛时,无意中杀害了很多小虫,这是否意味着犯了杀生戒?请以教证、理证、公案进行说明。
教证:
学过《俱舍论》和《毗奈耶经》的人也应该清楚,有些业我们造了不一定感受,有些业虽然没有真正造,但也会感受的。比如经中有一种叫“作而积累业”,这种业是做也做了,积也积了,就像故意杀害众生、邪淫、偷盗等;有一种叫“作而不积业”,虽然你是造了,但实际上没有罪过,就像无意中踩死小虫等;有一种叫“积而不作业”,虽然你没有亲自做,但在阿赖耶上已经积了业,譬如自己很想杀生或者偷盗,有了这种发心,但后来没有成功;还有一种是“未作未积”,这个业你既没有造,也没有积,就像走路、睡觉等无记业。
理证: 首先以杀生为例,倘若为了使守戒者不杀生,而将所有的鱼类、龟类等众生全部迁移到别的地方去,这是没办法做到的。整个世界的众生那么多,如果为了守持清净的戒律而将其全部迁到不会被杀害的地方,这是根本不现实的。
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持戒圆满呢?就是获得不造恶业之心。什么时候相续中生起了不杀生的决心,就是不杀生的持戒圆满;什么时候生起“我从此以后不再邪淫”的决心,才是不邪淫的持戒圆满。因此,所谓的持戒波罗蜜多,并不是令所有对境断除损害,而是断除对所有对境的损害之心。
参考答案
不是。真正的持戒是在心上安立的,而不是在外境上安立的。不损恼其他有情的断恶之心,就是持戒,而并不是在外境断离一切可能会犯戒的对境。由于自己在点油灯供佛时没有杀害小虫之心,故不犯杀生戒。经中云:“何为戒律度?断除害他之心。”但点灯时,用灯罩罩上是最好的。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负责清洁浴室的比丘打扫浴室,发现浴池里有许多小虫,便向佛陀请教,该如何处理。佛陀当时回答比丘去打扫干净。比丘说他害怕犯杀戒,所以不敢贸然去清扫,而佛陀对比丘说:“我们是为了清扫浴室,不是去杀生的。”
384、究竟而言,戒的本体是一种断恶之心,那是否持清净戒律跟外境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
对于初学者而言,阿底峡尊者说,选择清净的环境相当重要。因为凡夫人在没有登地之前一定会受环境的影响,所以为了守持戒律而住在寂静的地方、选择清净之地很有必要。但是,永远都依靠外境来圆满持戒波罗蜜多,这也是不可能的。所谓的守持戒律,应该是每个众生的一种决心,如果你没有这种决心,只是表面上不接触任何人,自己关在房间里,远离红尘闹市及世间的凡夫愚众,虽然作为初学者是合理的,但从最究竟的角度而言,永远都住在寂静地方,能不能就圆满持戒度呢?这也不一定。萨迦班智达讲过:“性格恶劣的人住在寂静的山林也会显得异常粗暴,有智慧的人住在喧嚣的大城市仍然是温雅善良。正如森林中的猛兽也常常发怒,而闹市里的良马却非常温顺。”因此作为修行人,真正的持戒度是在心上安立的,这也是大乘经论所共许的。
385、假如有人无端打你、骂你,甚至想要杀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大乘菩萨的修心方法,就是自己调整自己,发心不害任何众生。以前仲敦巴格西问阿底峡尊者:“如果在修行大乘修法的过程中,别人害我怎么办?”尊者回答:“一定要修忍辱。”“那别人杀我怎么办?”“观想这是偿还宿债的机会,不管什么环境中,都应精进修持安忍波罗蜜。”因此,修习安忍波罗蜜多的人一定要知道这个窍诀,遇到一些逆境的时候,不应该用兵器等其他手段来以牙还牙,这并不是修行人的行为。有些人曾这样说:“我已经学了《入菩萨行论》,所以不跟你吵架,也不跟你打架。如果没有学的话,早就把你痛打一顿了。”确实如此,如果没有懂得这个窍诀,你打我、我打你,互相不客气,事情就会非常麻烦。
386、精进的体相是什么?有些人一天念几万遍佛号,或者磕几千个大头,这是否就意味着很精进?请具体分析。
所谓“精进”,就是对善法生起欢喜的心态。 精进关键在于内心,如果心特别专注,没有散乱到外境上面,这才叫做真正的精进。因此,所谓的精进波罗蜜多,不是依靠身体和语言来安立的,也主要是指这颗心。
1.外面的身体和语言虽然非常精进,但心没有一点专注的话,成就精进波罗蜜多也相当困难。精进的本体就是喜欢善法的一种心,有些人表面上看来非常精进,但如果心里对善法不能专注,没有专心致志的心态,也不一定能获得你所向往的果位。故而,观心、修心非常重要。
2.当然,有些外表的形象,虽然没有发心的摄持,也不是没有任何功德。心没有专注的话,念佛或者磕几千个大头肯定有功德,可与心专注的功德相比,肯定有天壤之别。故有些禅师也一直说:身体造一些随福德分的功德相当有力量,但真正的随解脱分功德,只有依靠非常专注的心。
3.当然,精进波罗蜜多全部依靠心而安立,并不是身体来安立,但身体与心也不可分割。依靠身体的苦行实际上也是调整心态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