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正知者,闻思修所得,
如漏瓶中水,不复住正念。
纵信复多闻,数数勤精进,
然因无正知,终染犯堕垢。
惑贼不正知,尾随念失后,
盗昔所聚福,令堕诸恶趣。
此群烦恼贼,寻隙欲打劫,
得便夺善财,复毁善趣命。
故终不稍纵,正念离意门,
离则思诸患,复住于正念。
思考题
399、名词解释:闻所生慧 思所生慧 修所生慧 圣者七财
400、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对佛法所讲的内容是否可以产生怀疑?为什么?
401、在修学佛法的时候,智慧是最重要的吗?如果不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请说出你的理由。
402、有些人认为:“信心、智慧、精进是修行中不可缺少的条件,有了这三者,修行就一定能成功。”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403、具备正念有什么功德?请引用教证进行说明。
399、名词解释:闻所生慧 思所生慧 修所生慧 圣者七财
闻所生慧:在具有法相的善知识面前,听受前所未有的知识而产生的智慧叫做“闻所生慧”
思所生慧:反反复复思维其中意义,之后所得的智慧叫做“思所生慧”
修所生慧:不仅仅停留在词句表面上,而是以实际行动专心致志去修持法义,从中得到的智慧叫“修所生慧”
圣者七财:智慧、信心、多闻、持戒、布施、知惭、有愧。
400、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对佛法所讲的内容是否可以产生怀疑?为什么?
尤其在思维的过程中,对佛法的道理,不管是胜义谛还是世俗谛,应该产生一些怀疑。如果没有怀疑的话,你现在觉得自己的见解非常不错,但到了其他环境中,一旦产生怀疑时,可能就没有对治能力了。所以现在闻思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再三地思维,倘若产生怀疑或者邪见,则应该依靠一些方式来对治。比如说我下完课后要求大家提问题,这时候你有什么疑团就直接说出来,没有必要一直藏在心里面。说出来以后,道友们可以一起探讨,道友解决不了的问辅导员,辅导员如果也解决不了,那还可以问很多上师,直到你获得了正确的答案,从此以后就再也不会有这种怀疑了。世间中有种说法:“怀疑是趋入真理之门。”从佛教历史来看,以前也有许多高僧大德先是对佛教存有怀疑,有各种不解之处,后来通过闻思修行完全解除了疑团,最终才获得了成就。
401、在修学佛法的时候,智慧是最重要的吗?如果不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请说出你的理由。
智慧的高低并不是最重要,人格的稳重才最关键。
有些人刚开始的时候非常精进,世间和出世间的智慧也相当不错,但后来因为失去了正知,心就像断了绳索的狂象一样,随心所欲地四处狂奔,生邪见、造恶业,将闻思修的智慧良田糟蹋殆尽。尤其是有些修行人,本来智慧出众,也具有强烈的信心,但是到了一定时候,由于经不起外境的诱惑,经常触犯戒律、生起恶念,将相续中的智慧全部都漏光了。而有一部分人,虽然智慧并不太高,但是人却十分稳重,经常观察自己的三门,问“我到底在干什么,口里在说什么,心里在想什么,身体在做什么”,如果想去街上散乱,马上就提醒自己:“我是个修行人,我是佛弟子,这样做是不应理的”尽管学佛的智慧很重要,但修行人最基本的素质也必不可少.
人格最起码要稳重,不要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今天想求这个法、明天求那个法,这样的话,自己始终都不会有很大的收获。修行人应该有正知,知道哪些该学、哪些不该学,抉择好了以后,就不要整天都变来变去,否则对自己的修行的确不利。我始终都认为,在修行的过程中,最大的违缘就是没有正知、心不稳重,这样的人学任何法都不会踏实的。
402、有些人认为:“信心、智慧、精进是修行中不可缺少的条件,有了这三者,修行就一定能成功。”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也不一定。假如你对三宝的信心很强烈,也有一定的智慧,且日日夜夜废寝忘食地行持善法,但若没有经常观察三门的正知,可能一段时间内信心、智慧、精进还不错,但一遇到不好的环境,自相续就被烦恼占据了,然后造下弥天大罪,非常悲惨地堕入恶趣,这种现象也非常非常多。
总之,没有正知的话,一方面会失毁智慧,另一方面会失毁戒律,最终什么都没有,只有堕入恶趣当中。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成为这种业际颠倒者.
403、具备正念有什么功德?请引用教证进行说明。
,《学集论》中说,正念实际上也包括观察三门的正知。我们如果没有离开正念,就会产生极大的功德,《宝髻经》中说:“正念能阻止一切烦恼,正念能制止一切魔业,正念可使我们不入歧途和恶道,正念犹如一扇门,能隔绝心和心所的所有烦恼不让其进来。”佛陀在《华严经》中也说:“又若燃法灯,正念坚固器,慈爱无垢光,净除三毒暗。”意思就是有了正念的坚固灯器,才能燃亮正法的明灯,以大乘佛法的慈爱之光遣除三界轮回的三毒无明黑暗。当然,令大乘佛法的爱心和慈悲传到千家万户,遍及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是每个大乘佛教徒的心愿,要想实现这个心愿,我们相续中若不具备正念的灯器,就无法点亮正法明灯,以慈悲的光芒照耀整个世界。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