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风光


Monday, October 26, 2009

净土第二十九课问答

思考题
1、请解释“以净饮食作供养,以善意乐而印持”。
2、请比较供养个人和供养僧众的优劣。
3、对于“能否吃供过佛的供品?”有几种观点,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4、我执的三种事物是什么?为什么要供养我执的三种事物?
5、我们应如何供养身体?
6、我们应如何供养受用?
7、我们应如何供养善根?

1、请解释“以净饮食作供养,以善意乐而印持”。
意思是在供养三宝时,必须具足两种清净:意乐清净和供物清净。
一、意乐要清净。如果发心不清净,这样的供养是不如法的。以前有些地方有这种情况:一些小偷也会到寺院去供灯,但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三宝加持自己能偷到东西。我们应远离这样的不善发心,乃至供养一元钱、一盏灯、一支香以上,都要以善良的发心印持。三宝的加持不可思议,如果能以清净的意乐供养三宝,得到的回馈将是更为清净的身心。有些人本来心情很烦躁,但是到寺院后,在佛像前虔诚地供上一支香,然后专注地合掌顶礼,渐渐地身心变得非常宁静,令人见而生信,这就是三宝的加持。
二、供物要清净。既不能供养污秽的饮食、陈旧的衣服等低劣物品,也不能供养通过盗窃、掠夺或者以谄诳手段得来的邪物。如果以不清净的物品供养三宝,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过失。供物应当是洁净优质的,连自己都不愿意享用的低劣物品就不要拿来供养三宝,有些人把不能食用的陈腐酥油用来供灯,这种做法就是不合理的。供品的来源也要清净,有些小偷为了以后偷东西顺利,用偷来的钱财做功德,这种赃物也是不清净的供物。
我们应当供养以往昔福德所感而无勤现前,以及通过辛勤劳作获得的清净财物。有些人因为前世积累过资粮,今生不需要特别勤作,财富就会像夏日的河水一样涌现。还有些人没有这么大的福报,必须通过辛勤劳作才能得到钱财。以这两种途径得到的钱财都可以供养,尤其供养辛勤劳作挣来的钱财的功德非常大。

2、请比较供养个人和供养僧众的优劣。
一般来说,供养僧众是比较保险的,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僧众里肯定有戒律清净者,也肯定有出世间的圣者,所以对僧宝福田作供养是非常保险的,施主的钱财肯定不会空耗。而对个人作供养,尤其是作大量的供养,则一定要慎重。现在有许多“成就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不好说,如果没有一定的智慧,也很难分辨得清楚。如果真是一位圣者,那供养他再多的钱财也值得;但万一是一个既没有清净戒律,也没有真修实证的骗子,对这样的人作供养就没什么意义了,也许刚供养时,施主会觉得他跟佛陀无二无别,但以后可能会后悔。作为供养者,事先一定要考虑好这些问题。当然,如果你经过观察,觉得这个人确实值得供养,而且肯定自己在供养之后不会后悔,那你供养再多的钱都行,反正谁都有权决定怎么使用自己的钱。

3、对于“能否吃供过佛的供品?”有几种观点,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1.按照乔美仁波切的观点,供者不能享用供品,因为乔美仁波切说:“供养佛菩萨的食品,供者不能自己取食,也不能布施给狗等旁生,而应倒在洁净的高处。如果有鸟类啄食,那是可以的,因为鸟类属空行种性。”
2.根据喇拉曲智仁波切的观点,供品在供养三宝之后,只要观想三宝赐予我悉地,自己也可以享用供品。
3.根据华智仁波切的观点,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也说:我们准备穿一件新衣服时,在自己还没有穿之前,先把衣服在空中甩动一下,观想供养三宝,然后再观想三宝将其赐给自己,这样就可以穿了。华智仁波切并没有说,供完三宝的新衣服只能扔到一个清净的地方,自己绝对不能穿。所以今后大家可以享用供过佛的供品。
至于乔美仁波切的观点,我们可以从某些特殊修法的角度来理解。对汉地的佛教徒来讲,这样对处理供完佛的供品也比较方便。因为汉地不像藏地,藏地到处是清净的山坡和草地,很容易找到倾倒陈旧供品的地方,而汉地的城市里很难找到一处干净的空地,如果把供完佛的供品吃掉,这样处理就比较方便。

4、我执的三种事物是什么?为什么要供养我执的三种事物?
我执的三种事物即自己所珍爱的身体,饮食、牲畜、住宅等一切受用,以及三世所积累的一切善根。
法王如意宝曾经开示道:“为什么要供养我执的三种事物呢?因为人们很执著这三种事物,没有入佛门的人很执著自己的身体和受用,入了佛门后,由于积累善根很不容易,在没有发起真正的菩提心前,人们对自己的善根也很执著。如果能将这三种事物供养诸佛菩萨,一方面可以积累许多资粮,一方面也能打破我执。”寂天菩萨也曾说:“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所以今后大家要将这三种事物供养诸佛菩萨,这既是积累资粮,也是一种修心的方便。

5、我们应如何供养身体?
如果要供养上师三宝身体,就要为上师三宝做事情。佛陀在因地曾无数次布施自己的身体,以前的智美根登王子[ 智美根登:古代一王子,生性好善乐施,曾布施自己的一切财物、子女和眼睛。]也曾毫无吝惜地布施身体,这些都是圣者才能行持的。作为凡夫,我们现在还不能像他们那样真实布施身体,但也要观想以承事阿弥陀佛的方式供养身体,之后精勤行持令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之事业,从而断除所谓“我的身体”的执著。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令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对阿弥陀佛供养身体,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向阿弥陀佛供养身体的方式了。

6、我们应如何供养受用?
尽管我们现在还做不到真实供养一切受用,但为了在临终时不贪执受用,现在就应逐步供养自己的财物。如果临终时执著财物,这是往生净土的一大障碍,因此在生前身心自在时就要学会逐步放下,即使在行为上一时还不能全部放下,也要观想:我把一切财物都供养阿弥陀佛您。如果能这样观想,即使并没有把财物拿出去,但内心已经把它们舍弃了,临死时就不会再牵挂这些财物。

7、我们应如何供养善根?
应将一切善根观为普贤供云而作供养。也就是说,乃至念一句观音心咒以上的善根都供养阿弥陀佛,愿自他一切众生都能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打破贪执善根的方法。 总而言之,三宝是无上殊胜的福田,我们应当尽己所能地供养五供等特殊供品,这能出生不可思议的福德。

感想:想起古人的偈言:

佛出世时我沉沦,我得人身佛已灭。
懊恼此身多业障,误却如来紫金身。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