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如果将身口意三门供养了上师,今后你应怎样对待这个身体?
164、有人说:“学了密宗以后,身体就是清净的坛城了,燃指供佛犯密乘戒。”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
165、别人说我们长得不好看,或者太胖了,自己马上就不高兴了,这是什么原因?作为修行人,应当如何对治?
166、燃指供佛时,由于特别痛而产生了后悔心,这样的供养还有功德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167、燃指供佛有哪些教典依据?
168、如果给佛菩萨作沐浴,是否他们的身体也像我们一样不干净?为什么?此举有什么功德?
169、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浴佛仪式有什么差别?
170、供养衣服、装饰物分别有什么功德?请以其他公案加以说明。
162、我们为什么要对诸佛菩萨供养身体?供养身体的方式有哪几种?
因为每个人都有我执,这种我执一定要彻底断除,如果没有断除的话,始终都会依靠“自己”而造业。向殊胜的对境供养身体,能够减少我们相续中的我执,我执少了,利益众生、发菩提心等做任何一件善事都是很容易的。无始以来,就是因为这个“我”,才让我们在轮回中不能解脱,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所谓的我执,因此,我们要想尽办法断除对自我的身体、受用、善根等的执著,尤其是身体,如果没有对身体的执著,依靠身体而造的业是不会有的。
供养身体的方式:燃指供佛,在诸佛菩萨或者上师面前;诚心诚意将身口意全部供养;在心中发愿“我依靠这个不净躯体,从今以后乃至生生世世,都为佛教做事情”
163、如果将身口意三门供养了上师,今后你应怎样对待这个身体?
为了利益众生,我们可以将身体作供养,但如果你没有很明显地这样供养,在心中发愿“我依靠这个不净躯体,从今以后乃至生生世世,都为佛教做事情”,这样的话,我认为将身体供养佛教和供养上师没什么差别。当然,作为欲界凡夫,一定的饮食和睡眠是需要的,除此以外,我们若发愿在有生之年尽心尽力地为佛教服务、为佛教做事情,这也是在诸佛菩萨面前供养身体。
所以,倘若要生起菩提心,首先必须对诸佛菩萨供养自己最珍贵、最难得、最可爱的身体,以此舍弃对它的执著。否则,如果对身体特别贪执,想在相续中生起忘我利他的菩提心,恐怕会有一定困难!
摘自米拉日巴传:
(“师母一听,以为机会到了,就说:‘这个大力徒儿,从远方来上师这儿求法,不唯学不到正法,反只落得打骂和作牛马的苦工。他现在怕求不到法就死了,所以要到别处去寻师了。我虽是保证他一定可求到法的,但是他好象还是要走的样子。’上师听了,怒气冲冲跑进房去拿了一根皮鞭子,跑出来照着我混身乱打,说:‘你这个混帐东西,起初你来的时候,把身口意都给我了,现在你还想往哪里走啊?我要高兴的话,就可把你的身、口、意割成千条万片,这是你给我的,所以我有这个权利。现在不管怎样,你要滚,就滚好了,为什么把我的糌巴拿走?这是什么道理?你说说看?’皮鞭子无情地一顿乱抽,把我打倒在地。上师又来把糌巴抢了过去。那时我心中真是难过已极,但又不能向上师说这是和师母商量好了的假圈套。无论怎样做作也抵不过上师的威力,只好跑进房去痛哭一场。师母也叹气说:‘唉!现在就是和上师扯皮拉筋,他也不会传法的。无论如何我要想法子传你一个法!我自己有一个‘金刚亥母’(‘金刚亥母’为密宗本尊之一,为表诠般若波罗密多自性之佛母)的修法,我传给你吧!’我依着这个法修,虽然未生觉受,但是心中觉得很安慰、很和平。我觉得师母对我太好了,总想报师母的恩。又想,因为上师和师母,我的罪业已净除了不少,我就决定再留下来。在夏天的时候,就帮师母挤牛奶、炒青稞。有时,我也的确想找别的上师去,但是仔细想了想,即生成佛的口诀,只有这个上师才有。今生若不成佛,我做了这么多罪业,如何解脱呢?为着求法,我要修那诺巴尊者一样的苦行,无论如何,要想方法使这个上师欢喜,得到他的口诀,即生证果。于是我就一心一意的背石头,搬木料,修筑大客店旁边的修定室。
164、有人说:“学了密宗以后,身体就是清净的坛城了,燃指供佛犯密乘戒。”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
蒋贡康楚仁波切在《问答录》中曾说:“显宗的燃指供佛是为了断除自相续中的贪执,而在密宗,身体本来就是诸佛菩萨的清净坛城,在这种情况下,不用燃指也可以。”当然,这一点我们应根据相续中的烦恼与执著来区分,如果自相续确实与如来的坛城无二无别,或者对身体没有执著而观为清净坛城的话,即使你是显宗的修行人,不用燃指供佛也可以;如果对自己的身体特别贪执,认为身体很不清净,就算你是密宗的修行人,燃指供佛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165、别人说我们长得不好看,或者太胖了,自己马上就不高兴了,这是什么原因?作为修行人,应当如何对治?
这说明我们对身体相当执著。如果将身体供养给上师、供养给佛教,这样一来,身体就不属于自己了,以后再也没有理由去执著它了。
166、燃指供佛时,由于特别痛而产生了后悔心,这样的供养还有功德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当然,供养身体的发心一定要清净。以前有些道友燃指供佛,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相当痛,于是生起了后悔心,这样的话,有没有功德也很难说。凡夫真正遇到身体上的痛苦,不生起后悔心是相当困难的,以前阿底峡尊者的上师达玛吉达虽然是个凡夫,在布施身肉时也感受了巨大痛苦,但由于他的大悲心相当强烈,所以没有生起后悔心。然而,一般来讲,真正以火燃烧自己的指头,可能都会有后悔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自己事先一定要考虑清楚。
167、燃指供佛有哪些教典依据?
《楞严经》第六卷[ 《楞严经》原文:“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中讲:如果有能力的话,在如来的身相前烧燃身体、燃指、烧戒疤,“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可见,燃指供佛、供养身体的这种人,佛陀说,无始以来他所欠下的一切罪业,在一个时间内果报全部感受完毕。
168、如果给佛菩萨作沐浴,是否他们的身体也像我们一样不干净?为什么?此举有什么功德?
《般若经》、《现观庄严论》中说,得到了一地菩萨的果位,身上的不净部分,如污垢、尘垢、虱子等小含生全部都没有了,更何况是佛陀了。
之所以作这样的沐浴,实际上是为了清净我们相续中的罪业。因为佛陀是一切功德圆满的智慧身体,如果把他作为对境,以清净心来作沐浴的话,所有的资粮就会得以圆满,所有的罪业就会得以清净。
169、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浴佛仪式有什么差别?
人们将佛像[ 大多是佛陀降生时的身相,也有其他的身相。]置于花丛当中,舀取清净的水,一边念诵偈文一边给佛像沐浴。云南一带也有这样的仪式。据大乘经典记载,这种浴佛的功德是相当大的。现在很多佛教兴盛的地方,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每天都有许多人一边念偈颂,一边为佛作沐浴。
藏传佛教中,在作沐浴仪式时,首先要准备一面明镜,维那师以赞佛的偈颂进行赞叹,如果是释迦牟尼佛,则念释迦牟尼佛的偈颂,若是药师佛,则念药师佛的偈颂。然后一边手持宝瓶,一边观想佛菩萨融入明镜中,在明镜上作沐浴。有些高僧大德给神山沐浴的时候,也是先通过观想将其融入明镜,然后一边念偈颂一边沐浴。
浴佛是佛教特别古老的一种传统,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没有什么差别。经常对佛像佛塔作沐浴或擦拭的话,可以遣除自相续中的罪业,这种行为是平时不可缺少的。
170、供养衣服、装饰物分别有什么功德?请以其他公案加以说明。
平时我们有不舍得穿的衣服,如果供养诸佛菩萨或寺院的僧众,这个功德是相当大的。佛经中有一个白衣比丘尼的公案,她生下来时,身上就穿着白色的衣服,脱下来马上又有一件,所以出家时佛开许她可以穿白衣[ 本来白衣是在家人的衣服,出家人不能穿。但我们学《俱舍论》的时候讲过,有些众生因异熟业所感,天生就有一些衣饰随身,如果是这种情况,这种白衣也不用改。]。后来,这位白衣比丘尼获证了阿罗汉果位,当时有些弟子就问释迦牟尼佛:“她为什么直到获得阿罗汉果还是穿着白色的衣服?”佛陀告诉他们:以前有一对夫妻特别贫穷,他们只有一件衣服,一个人出门穿衣服,另一个只有赤身裸体藏在土堆中不敢出来。有一次,他们知道了佛陀的功德非常大,于是把这件衣服供养了佛陀。王妃得知此事后特别感动,就把自己的衣服饰品全部给他们,即生中他们便获得了圆满受用,以后的生生世世,因为供养衣服的功德,直到最后有者时仍然身穿俱生的白衣。
所以,我们若能遇到佛陀那样的殊胜对境,供养的功德自然不言而喻,但如果遇不到的话,在诸佛菩萨的像前,或者在上师面前供养衣服也有很大的功德。《百业经》中有一个金色比丘尼,生来身体就是金色的,这也是以供养妙衣的功德,获得了生生世世特别庄严的身相。供养妙衣的功德,佛经这方面的公案相当多,在此我不一一讲述了。
现在我们所拥有的装饰品,死后就变成了别人的东西了,留着也没有多大意义,还不如供养佛像或者真正殊胜的对境。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