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风光


Monday, July 6, 2009

入行论第21节课学习笔记

第21节课
184、名词解释:普贤云供 阿阇黎 戒胜者
185、发愿供养和意幻供养有什么差别?
186、为什么要以悦耳的歌声供养诸佛菩萨,难道他们也喜欢听音乐吗?
187、有些高僧大德让弟子唱金刚歌、跳金刚舞,这种行为是否不如法?此举对众生有什么利益?你是怎么看待的?
188、请举例说明下面三种情况:1)有教法、有证法;2)有教法、无证法;3)无教法、有证法。
189、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将佛法弘扬开来?你真的去做了吗?
190、显宗共称的佛塔有几种?每种塔的建造因缘是什么?
191、佛塔只是土木堆成的建筑,为什么对它要恭敬?见到佛塔时,心里应该如何观想,行为上应该怎么做?
192、哪些佛像是释迦牟尼佛亲自开光的?现存于何处?若人们朝拜顶礼会有什么功德?
193、如果我们凡夫也想获得文殊菩萨供养诸佛的无上功德,应该怎么样观想?这种供养与一般的供养有什么不同?
194、什么样的顶礼才如法?这样顶礼一次,会获得多大功德?请引用教证说明。
195、菩提心的根本都包括哪些?为什么要对其顶礼? 你平时是如何做的?

184、名词解释:普贤云供 阿阇黎 戒胜者
普贤云供: 即普贤菩萨的心间发出无数光,每个光端出现一尊普贤菩萨,然后每个普贤菩萨的心间又发出无数光,每个光端又出现供养天女与供养天子,手持无数供品在诸佛菩萨面前一一献供,这样的供养无量无边,凡夫人是无法想象的,对此《华严经》中也有详细宣说。
阿阇黎:在密宗中,所有的金刚上师都可以称为阿阇黎;在显宗中,“阿阇黎”是指轨范师,比如,忏悔的上师、传讲佛法的上师、传戒的上师、皈依的上师等等。
戒胜者:指孜孜不倦地行持解脱之事、修持密法的大成就者。

185、发愿供养和意幻供养有什么差别?
所谓“发愿供养”,并不需要买什么东西,也不是幻化一个供品,而是在心里面发愿。发愿与意幻有一定的差别,意幻是指心里幻化出一种供品作为供养,发愿则是在心中发愿,希望世间上的众生能够获得快乐、息灭痛苦,而在三宝所依面前降下珍宝雨、鲜花雨等等。

186、为什么要以悦耳的歌声供养诸佛菩萨,难道他们也喜欢听音乐吗?
通过这样的音乐供养,令所有众生相续中的贪嗔痴烦恼,以及三毒所生的行苦、变苦、苦苦等根本痛苦与分支痛苦全部息灭,希望他们永远沉浸在快乐当中,这种带来快乐的吉祥云长久地留住在他们身边。

187、有些高僧大德让弟子唱金刚歌、跳金刚舞,这种行为是否不如法?此举对众生有什么利益?你是怎么看待的?
并非不如法。佛经中有记载:《百业经》中有一个公案:释迦牟尼佛在山洞里入火瑜伽定时,帝释天带乾闼婆王来到洞口,弹奏妙音供养佛陀,迦叶尊者从禅定中出定,佛陀也出定赞叹这种妙音(佛陀本无出入定的差别,但在众生面前有时会显现打坐、入定出定等形象)。
不管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很多高僧大德依靠音乐歌舞来吸引众生的心,吸引过来以后,再对其进行佛教的教育。以前上师如意宝在世的时候,每年夏天,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都会让大家在草地上唱一些金刚歌、跳一些金刚舞来供养诸佛菩萨。这些金刚歌舞有甚深的密意,就像麦彭仁波切在论典中所说的,即使从表面上看来,也对人们有很大的利益。比如我们说宣讲佛法,不一定会来很多人,但如果说举行佛教的音乐会、演唱会,这时成千上万的人就会拥集在这里。学院以前开法会的时候,附近的老乡不一定参加,但一说要唱金刚歌、跳金刚舞,就有很多人赶过来,到处打听“你们的金刚歌什么时候唱?我可不可以参加,我也想唱一唱、跳一跳”。在新加坡,有些佛教团体也经常用这种善巧方便来利益众生。
如何看待:摄受众生不一定全要按照小乘别解脱的行为。有些真正舍弃自己、完全利益他众的大菩萨,他们的行为我们不一定能接受,但不管怎样,他有特别甚深的密意,通过这种方式能使很多众生获得快乐。有些众生的烦恼很深重,平时经常特别痛苦,但他听到一些佛教音乐时,就能从中获得清宁慈悲的感受,马上息灭相续中的烦恼。所以,对于高僧大德的有些行为,我们凡夫人不能以自己的分别念妄生邪见。当然,按照小乘别解脱的观点,出家人不能唱歌跳舞,这一点大家也非常清楚,出家人若完全以世间的歌舞来吸引人,这样可能不太好,但有时候通过一些佛教的歌曲、妙音来帮助众生是可以的。现在香港、台湾好多歌星唱一些观音心咒、阿弥陀佛、大悲咒、心经,不信佛教的人也喜欢在车里放一下这种音乐,如此能在他们的相续中种下一个善根,我觉得很重要。
如果自己的发心特别大,只要对众生有利,在某些行为上也有开许。海涛法师到日本的时候,有些人叫他去卡拉OK,他说“我是出家人不能去”,那些人说“去去去,没事的”,于是他说“好,但你们最好不要告诉别人”,去了以后,他就给那些人一些很好的念珠、法本,将相当一部分演艺圈的人引入了佛门。所以,利他心特别重的话,在某些情况下,也有一些方便开许。但如果我们的恶劣习气没有断,自己没有把握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去,否则,原本你想度化众生,结果反而自陷其中、无力自拔,这样是非常可惜的。
此颂主要是讲,观想诸佛菩萨随处都在,然后以自己的发愿力,将这些悦意的歌声献给他们,使所有的众生获得快乐,应该这样发愿。

188、请举例说明下面三种情况:1)有教法、有证法;2)有教法、无证法;3)无教法、有证法。
教法上,是指三藏十二部以及后来高僧大德们所造的无数论典,很多佛教图书馆中关于佛教方面的图书,佛教内容的VCD、DVD、软件、光盘等都可以包括在教法当中。证法则是指我们凡夫相续中乃至一刹那的信心、悲心、空性正见,一直到得地菩萨以及佛陀相续中的无缘大悲智慧,这些境界全部包括在证法当中。所有的佛法就是教法与证法,正如世亲论师在《俱舍论》的末尾所说:“佛之妙法有二种,教法证法之体性。”我们应祈祷这样的教法和证法在所有的地方住留,观想无数的供品恒常供养,使无数众生依此获得利益。
所以,在弘扬佛法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知道佛法只有两个:教法与证法。教法就是文字、词句,没有这些的话,佛法很难以弘扬。就像在“文革”期间,经书和论典基本上都毁坏了,那时的教法受到了严重的损伤,或者说是历史性的毁灭;那么证法呢,虽然也有人生起邪见、诽谤三宝,但仍有一部分人对上师三宝的感恩之情、对众生的悲心、自己的修证境界没有丝毫的损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教法受到了损害,但证法还保存了相当一部分。现在有些道场中既有教法也有证法,但有些道场中虽然《大藏经》、论著摆放得整整齐齐,但大家没有去研究、参阅和修行,这样的话,教法是有,但证法是没有的。

189、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将佛法弘扬开来?你真的去做了吗?
以后我们弘扬佛法的话,虽然印经书、刻光盘等很好,但最关键的是要懂得佛教的道理。不仅仅是自己懂,还要将这些道理尽量传给有缘的众生。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很多具有善根的人,在他们面前,哪怕你讲一点阿弥陀佛的修法、菩提心的功德,或者一些简单咒语的力量,他们的相续也会逐渐改变,这种改变也可称之为证法。所以,弘扬佛法不一定非要在法座上,或者举行一些特别隆重的仪式,只要能对身边的人起一点作用,让他们的心里有所改变——原来是恶人,现在变成善人;原来对佛法有成见,现在对佛法有正见,这就是弘扬佛法。不管是什么样的佛教徒,弘扬佛法的机会都有,只不过有些人不运用而已。

190、显宗共称的佛塔有几种?每种塔的建造因缘是什么?

天降塔,和解塔,吉祥多门塔,菩提塔

尊胜塔,涅塔,神变塔,聚莲塔
八大佛塔是:一、莲花塔,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的降生,净饭王在蓝毗尼花园所造之塔;二、菩提塔,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成道,降伏四魔而大彻大悟,影胜王等建此佛塔,也称之为降魔塔;三、转法轮塔,佛成道四十九天后,在鹿野苑为五比丘为主的众生转四谛法轮,此后整个娑婆世界响起法鼓之音,为纪念此举而造,也叫做吉祥门塔;四、神变塔,为纪念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降伏外道六大本师,勒扎波国王等所造;五、天降塔,佛陀到三十三天为母亲说法,返回人间后,人们为纪念而造此塔;六、和合塔,提婆达多为主的一些人破和合僧,佛陀在曼迦达和合僧众后建此佛塔;七、尊胜塔,释迦牟尼佛接近涅槃时,众多弟子祈请佛陀不要入灭,佛告诉大家建此佛塔以代表法身,此塔在汉地很多地方都可见到;八、涅槃塔,为纪念释迦牟尼佛在拘尸那城涅槃,后人所造。这八大佛塔,以前在《上师心滴》的插图中也有,其实我们在印经书的时候,若把这些印在里面,也会有修建佛塔的功德。

191、佛塔只是土木堆成的建筑,为什么对它要恭敬?见到佛塔时,心里应该如何观想,行为上应该怎么做?
我们在见到了这些佛塔后,应该想这些是代表佛陀,而且是佛陀亲自开许建造的。尤其是藏传佛教的佛塔,完全是根据佛经的记载而造的,形状尺寸都有一定的规格,相当如法。所以大家不要看到白色的塔就认为无所谓,这是代表佛陀,我们末法时代的可怜众生没有机会见到真正的佛陀,但是佛在有关经典如《右绕佛塔经》等中宣说了,佛塔就代表佛陀,它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192、哪些佛像是释迦牟尼佛亲自开光的?现存于何处?若人们朝拜顶礼会有什么功德?
佛陀在世时,有人按佛陀二十五岁的外貌造过一尊像,现存放于兜率天;佛陀八岁和十二岁的身像由嘎玛博修工巧师所造,现分别安放在拉萨的大昭寺和小昭寺,这三尊佛像都是佛陀亲自开光的,与真正的佛陀没有差别。据《红史》等史料记载,北京故宫中还有一尊檀香木佛像,据说也是佛陀亲自开光的。这所有的佛像,不管是佛陀亲自开光的,还是佛陀开许绘画、塑造的,在见到时都不能当作是一般的画、一般的像,而应当想这与佛陀没有差别,发愿所有世界的美妙供品永远呈献在这些佛像前。仅仅这样发愿,也能造下非常大的善业。

193、如果我们凡夫也想获得文殊菩萨供养诸佛的无上功德,应该怎么样观想?这种供养与一般的供养有什么不同?
作为凡夫有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呢?肯定是没有。但若希望自己的供养功德也变成无上,那可以在心里观想“文殊菩萨怎样供养,我也怎样供养”,或者“普贤菩萨怎样供养,我也怎样供养”,这一点没什么做不到的,凡夫的分别念中也可以显得出来。“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们在回向时经常这样念,实际上就是观想“文殊菩萨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普贤菩萨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依靠这种回向,很多窍诀书中说,可以获得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同等的善根功德。
所以,供品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供养的方法。我们在诸佛菩萨、高僧大德面前供养的时候,一定要具备这种供养能力,当然,这种能力并不是远离一切戏论的中观见,也不是密法的证悟正见,只要以这样简单的想法来摄持就可以了。很多论师依据《宝箧经》的教证,都认为这是七地以上的供养方式。七地以上的菩萨表面上供养一朵花,但实际上是变成了成千上万的花朵来供养的。所以,很多人的境界都不相同,我们去佛像面前供养时,尽管你买一朵花、我也买一朵花,但是在供养的时候,我想“这一朵花变成无数的花朵,文殊菩萨如何供养,我也如何供养”,那我所获得的功德是无法言说的。而你在供养的时候,心里只想供一朵花,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观想,那你只有一朵花的功德;或者想“以今天供花的功德,希望我快乐、希望我健康”,这种功德与为利益无边众生而供养是完全不能相比的。

194、什么样的顶礼才如法?这样顶礼一次,会获得多大功德?请引用教证说明。
在顶礼的时候,不应该只有一个身体顶礼,有关经典中说,应把自己的身体化成无数微尘那么多的身体,在具有无量无边功德的诸佛菩萨面前,以身语意三门毕恭毕敬地顶礼。
这里的顶礼对境是:1)佛:过去已经示现涅槃、现在正在转法轮、未来将要出现于世的三世诸佛,以及自己的金刚上师。2)正法: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教法和证法。3)最胜僧:弥勒菩萨、文殊菩萨那样的大乘僧众,四位比丘以上的小乘僧众,甚至所有的出家人。在这些殊胜的对境面前,依照《普贤行愿品》中的观想方式“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将一身化为无数的身体,以无数的顶礼方式进行顶礼。
顶礼的方式有磕长头、磕短头,汉传佛教中也有一些顶礼方法,这些都可以。《大解脱经》中说:顶礼合掌的时候,双手要形如含苞待放的莲花,手掌并非完全合拢;站起来时身体要端直,也即平时所说的身直则脉直,脉直则风直,风直则心直;跪下去时要五体投地[ 五体投地:两手掌、两膝、前额全部接触地面。],站起来后又这样顶礼。这种功德相当大,佛对阿难说:作一次这样的顶礼,可获得身下所压面积至金刚大地之间所有微尘数量的转轮王位,但善根仍不会穷尽。

195、菩提心的根本都包括哪些?为什么要对其顶礼? 你平时是如何做的?
菩提心根本:也就是自相续中菩提心的来源,如果你的菩提心是依靠大乘上师产生的,那就将这个上师作为顶礼对境;如果是依靠大乘法本生起的,就以这个法本作为顶礼对境。
还有一些殊胜的地方,比如说喇荣也可以作为菩提心的根本。
有些经典中说:“菩提心的根本不仅可以是法本、上师,还可以是地方。”包括自己上师降生、转法轮、圆寂的地方,以及佛陀降生、成道、转法轮、涅槃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菩提心的来源地。
以后如果有机会去印度等地,凡是佛陀显示各种事迹的地方都要去顶礼,自己的上师弘法的道场也都值得顶礼,因为这些地方是我们获得智慧力量的源泉。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