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风光


Tuesday, July 14, 2009

入行论第23节课学习笔记

第23节课
216、你以前有没有对殊胜的对境造过罪业?如果有的话,今后打算怎么弥补?
217、对于《八十四大成就者传记》中的那个公案,你是怎么看待的?
218、我们为什么要忏悔,带着罪业死去不可以吗?
219、你为自己的来世考虑过吗?不忏悔会对来世有什么影响?
220、汉传佛教的忏悔中有四种对治力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221、有些人说:“忏悔是应该的,但我现在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忏悔。”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222、有些人认为身患重病的人才容易死,自己现在健康得不得了,根本不用想“死”这回事。你曾经有这种想法吗?学习了这节课,你的想法是否有所改变?为什么?
223、怎样才能将佛法融入内心,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请具体说说你的体会。
224、“梁皇忏”的来源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25、在杜昌妻子的身上,能找到你的影子吗?学习了这个公案,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226、为什么说依靠佛教的观点,亲人和仇人都是一样的?

第23节课
216、你以前有没有对殊胜的对境造过罪业?如果有的话,今后打算怎么弥补?
由于往昔业力所致,我在殊胜对境面前因毁谤、殴打而造过不少恶业,现在是一个罪业深重的人,这一切难以饶恕的罪业,我都要在诸佛菩萨、传承上师面前以莫大的追悔心、惭愧心来一一发露忏悔。
没有这样的忏悔,就永远不能摆脱轮回或恶趣的痛苦,只有精进地忏悔,我们才有解脱的机会。忏悔非常有必要,《金光明经》中也说:我昔日所造的严重罪业,在具势力的诸佛菩萨面前全部诚心忏悔。当然,忏悔并不是口头上、表面上的,一定要在内心真心诚意地忏悔。
我们在遇到一些严厉的对境时,有没有造过恶业呢?肯定是有的。对自己的父母、上师,以及有恩德、无恩德的其他众生,如果我们造过难以弥补的罪业,那一定要忏悔。有时,即使以身体和生命来忏悔也是值得的。


217、对于《八十四大成就者传记》中的那个公案,你是怎么看待的?
一方面,金刚上师是严厉的对境,不用说生恶心,哪怕仅是违背上师教言,果报也是非常可怕的;
这个公案乍听起来,也许有些人觉得害怕,认为这种忏悔特别残忍。确实,没有深入了解佛教的教言,一些境界和行为接受不了也情有可原,但如果真正将佛法融入内心,有些虔诚弟子是会这样做的。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中的很多高僧大德,他们依止上师的时候经历了种种苦行,由此也可以看出他们发自内心的一种忏悔。

218、我们为什么要忏悔,带着罪业死去不可以吗?
正如《四百论》中所说,凡夫人造业相当严重,大多数都是往下堕。如果来不及忏悔就提前死亡,那我一定是堕入恶趣,不能解脱。所以我心中特别着急,迫切希望能在诸佛菩萨面前,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忏悔清净,祈请十方诸佛菩萨尽快加持护佑我,让我千万不要堕入恶趣,否则,一旦堕入恶趣,就很难摆脱这种痛苦了。

219、你为自己的来世考虑过吗?不忏悔会对来世有什么影响?
如果希望自己的来世特别好,那要看你造过罪没有,假如造过的话,那就一定要忏悔,否则,没来得及忏悔就死去,会不会获得解脱,谁也没有把握。如果我在晚年的时候来得及忏悔,虽然自己没什么修行境界,但念了不少忏悔文,相续的罪业应该减少了很多,有这样一种把握,也是可以的。

220、汉传佛教的忏悔中有四种对治力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实际上,汉传佛教中也有四种对治力,比如白云禅师的忏悔法中有三种忏悔法和七种发心,其中三种忏悔法是指作法、取相、无生,作法是指观想诸佛菩萨和传承上师,在他们面前忏悔;取相与厌患对治力没有差别,即反观自心,对所造的罪业生起极大的后悔心;无生指发起惭愧之心,发誓今后绝不再造这种罪业。此三种方法类似于四种对治力。七种发心包括惭愧心、恐怖心、菩提心、厌离心、平等心等,以这些心态来忏悔。

221、有些人说:“忏悔是应该的,但我现在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忏悔。”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实际上,修持佛法越快越好,如果没有尽早忏悔,死主什么到来,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不可能等你所有的罪业都清净了,所有的修法都圆满了,所有的事情都完成了,才姗姗出现带你步入死路,而是会突然降临在你的头上,令你不得不承受所有的业报。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出,有些人是病后死亡的,但有些人根本没有任何四大不调就突然死了。我们的生命犹如被风吹动的水泡或风中的残烛一样很容易破灭,死亡什么时候来临,谁也不可能确定,也许我们正说话的时候就死了,也许长期卧床不起就死了,大多数人都是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死去的,假如现在还不赶紧忏悔,总认为退休以后再忏悔、儿女结婚后再修行,这样一直推推推,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无常非常恐怖,所以大家要有一种紧迫感,“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因缘品》中也是这样教诫的。我们在座的人,明年的现在还会不会在人间,这是很难确定的,所谓的死亡,它是突然来临的,前段时间印尼发生大地震,在凌晨五点钟的时候,人们正沉浸在美梦之中,突如其来的灾难,令五千多人很快就离开了人间。

222、有些人认为身患重病的人才容易死,自己现在健康得不得了,根本不用想“死”这回事。你曾经有这种想法吗?学习了这节课,你的想法是否有所改变?为什么?
藏族有句俗话:“一个病人的眼里,会死一百个没有病的人。”也就是说,病人虽然长期卧床不起,但一直却死不了,在他眼里,很多健康的人反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突然死去。可见,我们的生命特别脆弱,不管坐车也好,睡觉也好,死亡的因缘随时都会出现。因此,我们前一刹那活在人间,后一刹那可能就变成中阴身了。

223、怎样才能将佛法融入内心,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请具体说说你的体会。
作为一个修行人,千万不要推迟忏悔的时间,不要认为“我明年再修、明年再忏悔”,或者“我老了以后再忏悔,现在应该好好地工作”,这不是修行人的做法,我们一定要马上修、马上忏悔,不要再拖了,再拖的话,你的修行是不会成功的!


224、“梁皇忏”的来源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梁皇忏”的来源就是这样:梁武帝的皇后经常对六宫嫔妃心生嫉妒,她死后梁武帝特别伤心。有一次房顶上出现一条丑陋的蟒蛇,它以人语对梁武帝说:“我生前嫉妒成性,故现在转生为这样的旁生,感受极大的痛苦,你能不能想尽办法,帮我脱离这样的恶趣?”说罢就不见了。梁武帝遂召集宝志禅师为主的十方高僧大德,汇集忏悔文十卷,请僧众礼忏。后来有一位天人出现在梁武帝面前,告诉他说:“我现在已脱离了恶趣之身,转生于天界,此次前来答谢。”所以,这部忏悔文的加持力很大,如今在汉地流传非常广,受到了人们的极大重视。
人们从不观察自己死的时候会舍弃一切,所以在现世当中为了保护亲友、消灭怨敌,经常大发嫉妒心、嗔心、贪心,造下了无数的罪业。尤其是为了亲友生起强烈的嫉妒心,这种罪业相当可怕,假如没有及时忏悔,很可能会转生在旁生当中。

225、在杜昌妻子的身上,能找到你的影子吗?学习了这个公案,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所以,为了自己的亲友,众生所造的恶业是相当可怕的,对于怨恨的敌人,以嗔心等造的业就更不用说了。实际上,我们在临死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生前为他们徒造恶业,必定会对自己的解脱大有障碍,为什么还不赶快忏悔呢?

226、为什么说依靠佛教的观点,亲人和仇人都是一样的?
世间人为了保护亲人、消灭仇敌,一生中造了相当多的恶业,这些亲怨若按照佛教的观点来观察,就会发现一切都是无常的:所谓的怨敌,到了一定时候,有些已经离开了人间,有些与你冰释前嫌、化敌为友;所谓的亲朋好友,暂时虽与你关系密切、形影不离,但到了一定时候,也不见得对你如是的亲热,而且他们迟早也会离开人间,最终全部灰飞烟灭。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