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风光


Monday, July 6, 2009

入行论第22节课学习笔记

196、名词解释:世间皈依 僧众 因皈依 四对治力
197、以前有些人为了避免非典而躲到山里去,这是皈依吗?如果是的话,属于哪一种皈依?它有什么特点?
198、皈依寺院、佛塔不是很殊胜吗,为什么佛在《胜幢经》里说这种皈依不能解除大痛苦? 请说说你的体会。
199、世间皈依、小乘皈依、大乘皈依在时间和发心上有什么差别?如果别人问你是哪一种皈依,你会怎么回答?
200、有人说“我只皈依显宗,不皈依密宗”,或“我只皈依上师不皈依普通的出家人”,这种说法合理吗?为什么?
201、皈依以后,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你平时做到了几条?
202、对于皈依的学处,阿底峡尊者和《瑜伽师地论》中是怎么规定的?
203、有些居士特别讨厌蟑螂、蚊子,一看到它们,就边念佛边打死它们,嘴里还说希望它们早日超生,这种行为是否会破皈依戒?为什么?作为大乘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所谓的害虫?
204、如果我们不慎破了皈依戒,能恢复吗?怎么样恢复?
205、大小乘的皈依以什么来区分?如果按照这种标准,你属于哪一种皈依?为什么?
206、“反正都是行持善法,皈依不过是个仪式而已,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在行持善法方面,皈依与不皈依有什么差别?
207、果皈依和愿菩提心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希求佛果,二者从哪个角度有差别?
208、请引用教证说明:皈依的利益非常大。
209、我们需要忏悔的罪业是由哪六种途径产生的?
210、有人认为四种对治力是藏传佛教独有的说法,没有权威性,所以不愿意学。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211、忏悔的前行、正行、后行是什么?平时你忏悔时做到了吗?
212、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动作、语言来忏悔才如法?什么样是不如法的忏悔?
213、有些居士看到家里有白蚁,自己不能杀生,就花钱请别人杀,这会触犯根本戒吗?此举与他自己杀有什么不同?
214、有些居士在看记录片时,见到坏人被杀死,就觉得大快人心,连声说“活该、活该”,这样会犯戒吗?为什么?
215、学习了这几天的课程,你有什么体会?你早上是怎么观修菩提心的?

196、名词解释:世间皈依 僧众 因皈依 四对治力
世间皈依:世间皈依:为了摆脱世间上的恐惧、避免某些痛苦,而皈依天神、树林或者世间上的一些人。
僧众:按照《大圆满心性休息》的观点,凡夫僧众有大僧众和小僧众,大僧众包括四位比丘以上,小僧众是指凡守持戒律的四众弟子,乃至居士以上都可以称为僧众。
因皈依:“因皈依”是指把佛陀当作导师、正法当作正道、僧众当作伴侣;“果皈依”是指为获得无上圆满的佛果,自己精进修持佛法的一种誓言。
四对治力:一、厌患对治力;二、所依对治力;三、现行对治力;四、返回对治力。


197、以前有些人为了避免非典而躲到山里去,这是皈依吗?如果是的话,属于哪一种皈依?它有什么特点?
世间皈依。为了摆脱世间上的恐惧、避免某些痛苦,而皈依天神、树林或者世间上的一些人。

198、皈依寺院、佛塔不是很殊胜吗,为什么佛在《胜幢经》里说这种皈依不能解除大痛苦? 请说说你的体会。
主要原因在于发心,因为世间皈依不是害怕轮回的痛苦想获得解脱,而是为了躲避一些暂时的怖畏,如被敌人追杀、被债主讨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躲在寺院里面。有些人跟家里人吵架,实在没办法呆在家中,就跑到寺院里生活,以前我也见过这种情况,有个人在家里特别烦,于是躲到寺院里,但他并没有诚心皈依佛门,只是为了避开一些家庭矛盾,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世间皈依。所以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皈依究竟是世间皈依还是出世间皈依。

199、世间皈依、小乘皈依、大乘皈依在时间和发心上有什么差别?如果别人问你是哪一种皈依,你会怎么回答?
世间皈依:短暂的;小乘皈依:有生之年,按照《俱舍论》中的观点,小乘行人愿意在一生中获得阿罗汉的果位。大乘皈依:为了救度天边无际的可怜众生,自己发愿要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佛果,这种乃至菩提果之间的皈依就是大乘皈依。


200、有人说“我只皈依显宗,不皈依密宗”,或“我只皈依上师不皈依普通的出家人”,这种说法合理吗?为什么?
如果你真正皈依了显宗,密宗已经包括在里面了,因为显密都包括在大乘当中,你在皈依大乘佛法的时候,间接上已经皈依了密宗。所以,皈依显宗与皈依密宗并不矛盾,只不过有些人对皈依的概念根本不懂,认为只皈依显宗而不皈依密宗,只皈依密宗而不皈依显宗,只皈依上师而不皈依三宝,有各种各样的谬论。所以,希望大家擦亮慧眼,真正看清楚皈依的涵义。

201、皈依以后,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你平时做到了几条?
这种学处在《大涅槃经》中是这样讲的:皈依佛陀后,此人则为真正的居士,从此以后任何时候也不能皈依其他天神、外道、邪师。皈依正法后,不能故意损害众生。皈依僧众后,不能与外道徒交往。这是皈依之后不应做的三条。
在一些教言书中,还讲了皈依后应做的三条:皈依佛后,要恭敬佛陀;皈依法后,要认真行持佛陀的妙法,对教法与证法乃至一言一字都要恭敬;皈依僧后,对所有的圣者、僧众要恭敬,哪怕僧衣上的黄色碎片也要恭敬顶戴。在其他的教言书中,还有依止上师身语意的特殊三条。皈依以后,我们一定要明白皈依戒,如果不明白这一点,虽然受了皈依戒,但并没有真正守护它,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202、对于皈依的学处,阿底峡尊者和《瑜伽师地论》中是怎么规定的?
阿底峡尊者还规定了五条皈依戒:第一、纵遇生命危险或者为了大的奖励也不舍弃三宝;第二、遇到重大的事情时,不寻求其他方法,唯一认为三宝能救护;第三、恒时忆念供养三宝,哪怕是一盏灯、一根香也尽量供养;第四、尽心尽力地令自他趋入佛门,如果自己有能力,就为别人宣讲三宝的功德,引导他皈依;第五、无论去往何方,都要顶礼佛陀,自己随身携带佛像,在住的地方早晚向佛像恭敬顶礼。这是阿底峡尊者宣讲的五条皈依戒,作为三宝弟子,对这些最基本的戒律一定要清楚。
《瑜伽师地论》中也讲了八条皈依戒:第一、皈依三宝后要恒时依止上师,如果没有上师的教诲,我们很容易对三宝不起信心或生起邪见。第二、要听闻正法,如果没有正法的约束,我们的心很容易被外境所诱惑,所以就算不能分分秒秒不离正法,但也应做到一天、一月,甚至一年中不离正法。第三、如理作意,作为一个三宝弟子,应时刻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尽量以正知正念来摄持。第四、如理修法,假如没有一点修持,光是口头上会说、字面上理解是不行的,所以对每个法都要先闻思,然后在相续中认认真真地修持。第五、守护根门,我们的五根经常散于外境,如果未以正念护持,很容易造下种种恶业。第六、悲愍有情,作为大乘佛教徒,一定要对众生有悲心,否则,就不算是大乘佛子。第七、恒常尽心尽力地供养三宝。第八、守持戒律,在家人应守护三皈五戒,出家人则守持自己所受之戒。

203、有些居士特别讨厌蟑螂、蚊子,一看到它们,就边念佛边打死它们,嘴里还说希望它们早日超生,这种行为是否会破皈依戒?为什么?作为大乘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所谓的害虫?
皈依三宝以后不能伤害众生,如果故意杀生,那就是破了皈依戒。
因为佛陀在因地时用自己的鲜血、生命来救护众生,他的所作所为如此伟大,作为佛陀的随学者,我们如果看到众生(蚊子)就拿起一个东西“啪、啪”地打,这算不算大和尚、大居士呢?肯定不算。

204、如果我们不慎破了皈依戒,能恢复吗?怎么样恢复?
如果不慎失毁了皈依戒,就要在上师或三宝所依面前再次受戒,通过这种途径来净除相续中的罪业,增上功德。

205、大小乘的皈依以什么来区分?如果按照这种标准,你属于哪一种皈依?为什么?
皈依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而不是自己躲避轮回的痛苦。所以,大乘皈依与小乘皈依有非常大的差别,大乘与小乘是以发菩提心而区分,此二者的皈依也是以是否具足菩提心来分的,具有菩提心的皈依叫做大乘皈依,没有菩提心的皈依叫小乘皈依。

206、“反正都是行持善法,皈依不过是个仪式而已,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在行持善法方面,皈依与不皈依有什么差别?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以前上师如意宝曾再三讲过,所谓的皈依仪式,就是修行人在三宝和上师面前发下誓言: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三宝。大乘行人则应该想:我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三宝。世间上当总统还是做其他的事,也需要在自己的对境面前发誓,这种仪式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也应该在三宝面前发誓,有了这种誓言以后,自相续中才有了皈依的戒体。
皈依与不皈依有什么差别呢?从功德、意识、心里约束等各方面来讲,皈依与不皈依是完全不同的。皈依以后念诵咒语、行持善法的功德相当大,而且也能与日俱增;没有皈依的话,即使也在行持善法,但功德并不是那么大。因此,对于修行人而言,皈依的功德非常大,我们一定要皈依。

207、果皈依和愿菩提心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希求佛果,二者从哪个角度有差别?
很多大德说:愿菩提心是从利益众生的侧面讲的,果皈依是从自己想获得佛果的角度而言的。

208、请引用教证说明:皈依的利益非常大。
皈依的功德相当大,《日藏经》中说:不管是谁皈依佛陀,即使他违犯戒律或者心散乱,百万魔众也不能害,一定会获得解脱。《无垢请问经》中也讲了:皈依的福德若有形相,整个虚空界也无法容纳,它遍满虚空、超过了虚空。你们想一想,如果真有个虚空都装不下的东西,那这个东西是相当大的,佛陀以这种假设句说明了为利益众生而皈依的功德非常大,就连诸佛与得地菩萨也无法言说。当然,这是佛陀的金刚语,不是我们凡夫分别念所抉择的语言。

209、我们需要忏悔的罪业是由哪六种途径产生的?
所清净的罪业是由六种途径产生的:1)时间:有漫长和短暂两种,“漫长”是指从无始以来到现在的罪业,“短暂”是指昨天造的、今天造的、刚才造的,这种罪业的时间比较短暂。2)因:依靠贪心、嗔心、痴心、傲慢等三毒或五毒烦恼为因而造。3)门:指三门,即依靠身体、语言、心而造。4)加行:指行为,比如自己亲自造,或令他人造。5)对境:依靠上师、父母等严厉对境而造,或依靠六道众生等一般对境而造。6)形相:包括自性罪的形相、佛制罪的形相。以上六种门是我们所要清净的罪业,《俱舍论》第四品中也讲了很多罪业的差别。

210、有人认为四种对治力是藏传佛教独有的说法,没有权威性,所以不愿意学。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并非如此,佛在《宣说四法经》中说:“弥勒,菩萨若具足四法,则清净一切所造所积之罪业。何为四法?即厌患对治、依止菩提心(所依对治)、现行对治、返回对治。”可见,四对治力的修法并不是藏传佛教所独有的。这四种对治力的数目是确定的,不能多也不能少。

211、忏悔的前行、正行、后行是什么?平时你忏悔时做到了吗?
在忏悔的过程中,前行一定要发菩提心,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忏悔;正行依止四对治力来念诵《三十五佛忏悔文》,或者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观想依靠金刚萨埵的威力,使自相续的罪业完全得以清净;后行观想金刚萨埵等忏悔对境发光融入自己,所有的罪业得以清净,并将修法的一切善根回向给众生。这是噶当派、噶举派上师们的殊胜教言。

212、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动作、语言来忏悔才如法?什么样是不如法的忏悔?
身体、语言、心里全部都要恭敬,五体投地顶礼,然后跪在诸佛菩萨面前恭敬合掌。合掌是很重要的,虽然诸佛菩萨并不会因你合掌而特别高兴,但对我们自己来讲,真正发露忏悔的时候,一定要有愧疚、惭愧之心,有了这样的心态,当如此殊胜的对境现在面前时,你自然而然会恭敬合掌的。有些道友在忏悔的时候,恭敬心确实不够,一边撇着嘴一边恨恨地说:“那我忏悔吧,嗡班杂萨埵吽!”这种行为一看就知道不是发自内心的,只不过表示一下而已,这样的忏悔还不如不忏悔好,一忏悔就特别不高兴,这不算是真正的忏悔。

213、有些居士看到家里有白蚁,自己不能杀生,就花钱请别人杀,这会触犯根本戒吗?此举与他自己杀有什么不同?
犯根本戒.
如果是自己去杀,那只有自己一个人堕恶趣,不会连累其他人;但若让别人去杀的话,两个人都会堕入恶趣的。

214、有些居士在看记录片时,见到坏人被杀死,就觉得大快人心,连声说“活该、活该”,这样会犯戒吗?为什么?
那会因杀生罪而触犯根本戒的。所以,我们平时关系不太好的人遭殃时,自己不能随喜,否则,也造了很大的罪业。佛经中说:随喜他人造善业或造恶业,都会得到同等的果报。

215、学习了这几天的课程,你有什么体会?你早上是怎么观修菩提心的?
闻思修持很不够。


196、名词解释:世间皈依 僧众 因皈依 四对治力
世间皈依:为了摆脱世间上的恐惧、避免某些痛苦,而皈依天神、树林或者世间上的一些人。
僧众:按照《大圆满心性休息》的观点,凡夫僧众有大僧众和小僧众,大僧众包括四位比丘以上,小僧众是指凡守持戒律的四众弟子,乃至居士以上都可以称为僧众。
因皈依:把佛陀当作导师、正法当作正道、僧众当作伴侣;
四对治力: 一、厌患对治力;二、所依对治力;三、现行对治力;四、返回对治力。
一、厌患对治力:
对于自己所犯的罪业非常惭愧,后悔得不得了,就像一个人吃了毒药后,腹痛如绞时特别后悔,“我刚才不该吃它”,这种后悔心就叫做厌患对治力。
二、所依对治力:
指依靠某种方便方法来摆脱罪业。如同依靠医生、药物来摆脱中毒的痛苦一样,我们应当依止金刚萨埵、上师、菩提心、佛像等进行忏悔。
三、现行对治力:
行持善法。如果想解毒必须要服用妙药,同样的道理,若想忏净相续中的罪业,必须要念金刚萨埵心咒、修持菩提心,否则仅是依止是不行的,一定要实际行动中去做,这是现行对治力。
四、返回对治力:
如同发誓以后再不服这种毒药一样,自己发愿:从今以后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决不再造这样的罪业。

197、以前有些人为了避免非典而躲到山里去,这是皈依吗?如果是的话,属于哪一种皈依?它有什么特点?
是。属于世间皈依。
世间皈依特点:为了摆脱世间上的恐惧、避免某些痛苦,而皈依天神、树林或者世间上的一些人。
198、皈依寺院、佛塔不是很殊胜吗,为什么佛在《胜幢经》里说这种皈依不能解除大痛苦? 请说说你的体会。
199、世间皈依、小乘皈依、大乘皈依在时间和发心上有什么差别?如果别人问你是哪一种皈依,你会怎么回答?
200、有人说“我只皈依显宗,不皈依密宗”,或“我只皈依上师不皈依普通的出家人”,这种说法合理吗?为什么?
201、皈依以后,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你平时做到了几条?
202、对于皈依的学处,阿底峡尊者和《瑜伽师地论》中是怎么规定的?
203、有些居士特别讨厌蟑螂、蚊子,一看到它们,就边念佛边打死它们,嘴里还说希望它们早日超生,这种行为是否会破皈依戒?为什么?作为大乘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所谓的害虫?
204、如果我们不慎破了皈依戒,能恢复吗?怎么样恢复?
205、大小乘的皈依以什么来区分?如果按照这种标准,你属于哪一种皈依?为什么?
206、“反正都是行持善法,皈依不过是个仪式而已,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在行持善法方面,皈依与不皈依有什么差别?
207、果皈依和愿菩提心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希求佛果,二者从哪个角度有差别?
208、请引用教证说明:皈依的利益非常大。
209、我们需要忏悔的罪业是由哪六种途径产生的?
210、有人认为四种对治力是藏传佛教独有的说法,没有权威性,所以不愿意学。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211、忏悔的前行、正行、后行是什么?平时你忏悔时做到了吗?
212、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动作、语言来忏悔才如法?什么样是不如法的忏悔?
213、有些居士看到家里有白蚁,自己不能杀生,就花钱请别人杀,这会触犯根本戒吗?此举与他自己杀有什么不同?
214、有些居士在看记录片时,见到坏人被杀死,就觉得大快人心,连声说“活该、活该”,这样会犯戒吗?为什么?
215、学习了这几天的课程,你有什么体会?你早上是怎么观修菩提心的?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