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
思考题
1.请谈谈福德的重要性。
2.傲慢有何过患?
3.顶礼时要三门恭敬,其具体要求是什么?
1.请谈谈福德的重要性。
《广大游舞经》中云:“具有福德者,亦成诸所愿。”而一切积累资粮的法门全部包括在这七支当中,所以大家皆应励力修积七支。
(游舞、游戏,都是指诸佛菩萨对轮回的一切显现毫无贪恋,就像游戏花园一样)
首先讲一下福德的重要性:有些人很想为弘法利生做一些事情,但因没有福报,所以经常出现各种违缘:有时四大不调,有时内心烦恼涌现,有时受到恶友诱惑,这样就很有可能中断自己的发心;而有些人,他们很想在寂静处好好依止善知识闻思修行,但往往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违缘,最后也不得不离开,这些都是福报不够的原因所致。不要说成办出世间的事,就是做世间小事,没有福报也不可能成办,所以福报非常重要。
有些人在干坏事时一帆风顺,什么违缘都没有:身体也没有病,心情也非常快乐,干好事时却违缘重重,这就是所谓的福报浅薄者。若人具有福报,那他就会像福力王一样,做任何善事都没问题:他不但可以长期依止善知识,还可以长期行持对自他有利的善法;虽然末法时代的众生在修行时会遇到种种违缘,但他却能善始善终。
而大家的所愿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将来广度一切众生,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有广大的福德。如果相续中业障重重,连毫毛许的善根都不具足,那这样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所以积累资粮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福德,不管是往生极乐世界还是弘法利生,都无法成办。
2.傲慢有何过患?
具有我慢者犹如高山及铁球一般,对他人无有礼拜、顶礼的恭敬心,正如所谓的“傲慢的山岗上存不住功德水”,即有傲慢烦恼就不可能生起任何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这样的人不但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反而会走向恶趣,即使获得人身,也会像堪布根霍所说那样:愚笨如老猪、丑陋如青蛙、体质虚弱多病痛、受人轻蔑如老狗,这些都是傲慢的等流果。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遭到别人的诽谤和歧视呢?这就是前世的傲慢所致。
不管怎样,有傲慢烦恼的众生将来一定会变成低劣者,尤其是以僧众为对境产生傲慢心,那果报将极为惨烈。
傲慢是很隐蔽的烦恼,自己很难发觉,甚至有些傲慢的人还自认为很谦虚,但细心的旁观者却能清楚发现他的傲慢。
3.顶礼时要三门恭敬,其具体要求是什么?
由于身语意是产生一切善恶之门,所以称为三门。那三门应如何敬礼呢?
1. 身体不能过于前俯后仰,眼睛也不能东张西望(否则双手会合十到左右脸颊上去的),顶礼的速度也不能过快过慢,等等;总之,应以端正、寂静、调柔的方式而作顶礼,此为身恭敬。
2. 断除言说绮语而念诵顶礼偈或佛号等,此为语恭敬。断除贪心等一切不善分别念,而对佛陀的功德生起欢喜心、敬信心,此为意恭敬。
3. 如果在顶礼时产生烦恼,意门就不清净,这样就不可能得到佛的加持。当然一点恶念也不起,这对凡夫来讲也很困难,但心要尽量缘上师三宝的功德而转,并尽力避免产生烦恼。
问答题:
1. 如果有些人却以“一切都是空性的”、“究竟实相中无任何承认”、“心外无一法”来否认在名言中需要依所依对境而作积资净障,是否合理?对于自宗和他宗的不同观点,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如果不分任何场合,什么都一概而论,那现实生活中的饮食也不应该有多种多样的风格了,即大家只能吃一种饭,且人人都喜欢吃这种东西,但这明显违背事实。又比如,尼泊尔的建筑有特殊风格,那是不是世界各国的建筑都应变成这样呢?根本不可能。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能以一种宗派的观点,来否认其他宗派观点存在的合理性,因为高僧大德在不同时代背景中宣说的不同教言,都有其甚深密意,作为佛弟子,这是大家不得不了解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应以自宗为主,同时还要广泛接纳其他宗派与传承的优势,这就是智者的选择。
2. 应该如何遣除违缘的发颠倒的恶愿?
要遣除此类违缘,就需要以诸佛菩萨作为见证者,一般而言在诸佛菩萨面前,我们不敢产生这样的非理作意。同时我们还需要成办各种顺缘,也即在发菩提心、发清净愿、积资净障等时,依靠阿弥陀佛及其眷属的加持,它们皆能顺利成办,且在临命终时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可见,在做这些广大的事情时,一定要有见证的对境。
3.在法会时如何提高念修的质量?
宣讲极乐世界的功德,与阿弥陀佛的庄严等内容。哪怕只有一堂课,若能将明观福田等四个条件,或念佛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讲清楚,那念修的质量就会提高,自然也具足一切功德。
4. 何谓明观福田的修法?
念诵《极乐愿文》时,“唉玛吙!自此日落之方向……著三法衣黄灿灿”要念一遍。念诵时心不能外散且应缓慢念诵,而且还要一边念诵一边随词句忆念意义,若能如此念修,那这就是所谓的明观福田的修法。
5.大家应该以怎么样的心态参加极乐法会?
大家再也不应在开法会、开光、灌顶等外在的形象上追逐,而应发自内心地在诸佛菩萨面前发愿,如果没有好好发愿,诸佛菩萨也很难让你离开如火宅般的轮回,这一点大家务必记住。另外在座的各位,很多都在上师如意宝面前发愿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而我们的人身能存留多长时间又很难说,所以在有时间的时候,应该把该念的佛号全部念完。而在与僧众共修时,大家也应严格要求自己。
在念诵的时候,最好要有发自内心的信心与恭敬心。
6.往生和瑞相的关系,往生时是否一定出现瑞相?反过来出现瑞相是否就是往生?
有些是在中阴往生,所以在临死时就不一定出现瑞相;虽然在中阴往生时,也有可能出现彩虹等瑞相,但人们不一定会与他联系起来。有人说:“某人生前修行非常好,怎么死的时候一点瑞相都没有,看来他没有成就。”我觉得这种说法不一定正确,虽然他在临死时没有成就的瑞相,但你怎么知道他在中阴时没有成就呢?从高僧大德的传记中也能看出,有些人在死亡后头三四天中都没有获得解脱,但是在第五、六、七天的时候,却见到了本性,或往生到了极乐世界,这种情况也有。所以大家说话一定要慎重。
7.“南无”的意思?
在汉语中,梵语“南无”译为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这在《大乘义林章》、《善导观经疏》等论典中有详细说明;而藏地一般将“南无”解释为顶礼,但也有皈依的意思,因为《大解脱经》云:“南无布达雅、南无达玛雅、南无僧嘎雅。”这是三皈依的偈子,意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8.阿弥陀佛住在遥远的地方,而我在这里顶礼、供养,所以阿弥陀佛看不见也不知道。这样的想法是否正确?
倘若具有信心,则佛虽然住于千百万亿那由他由旬以外的远方,但也就像在近前一样。前面也讲过,只要具足信心,佛陀哪里也不会去,他始终安住在具信者跟前。
9.在《嘉泰普灯录》中,“千江有水千江月”如何解释?
一千个人好比一千条江,如果每一条江的水都很清净,那每一条江中都会有一个清晰的月影;如果某一条江浑浊不清,那这条江中的月影也会模糊不清。由此可见,天月与江河之间的距离远近,跟月影能不能清晰显现毫无关系;同样,佛陀的加持能否融入众生的心,关键是看众生有没有信心,这就是无欺缘起的法则。或者:如果天上没有月亮或江水不清净,那江河中就不会有月影;同理,如果没有阿弥陀佛或众生的心不清净,那在众生的心中也不可能显现佛陀的加持。如果既有阿弥陀佛之月,也有信心之净水,那在众生心前自然会显现加持的影像,就像在净水与明月的因缘具足时,江中自然会显现月影一样。总之,有信心者恒时能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而无信心者始终得不到任何庇护。
10.不具足三门恭敬的过患?
如果顶礼时不具足三门恭敬,也即内心既没有敬信,口中也没有念诵,身也不庄重,那就会像华智仁波切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实义。有些上师则说: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只不过功德不大。而《大疏》的作者则说:倘若以不恭敬的心态顶礼,则是耗尽福德之因。所以大家皆应如理如法地顶礼。
11. 从世间的角度,顶礼可以健身,减肥。但是修行人应该顶礼以什么样的心态顶礼才如法?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