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风光


Thursday, July 2, 2009

入行论第20节课学习笔记

171、意幻供养与意缘供养有什么差别?请举例说明。
172、三千大千世界是怎么计算的?
173、如果有一瓶价值昂贵的香水,你打算喷在自己身上,还是供养佛菩萨?为什么?
174、供养佛陀等殊胜对境时,如果自己发心不清净,会有功德吗?请举一公案说明。
175、如果平时没有条件供养,那该怎么办?
176、什么叫散乱心?以散乱心供养有功德吗?请以教证说明。
177、供养以后千万不能忘记什么?你平时做到了吗?
178、诸佛菩萨已经断尽了饥饿感,为什么还要对他们供养神馐?不供养只发愿行吗?为什么?
179、在发愿的时候,最关键不能忘记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发愿的?
180、依靠什么样的观想方式,即使你只供一盏小小的灯,也能积累无量无边的资粮?
181、有些人认为:“供酥油灯实在太浪费,还不如自己吃了好,或者布施给贫穷的人。”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182、供养宝伞的缘起是什么?这样供养有什么象征性?
183、很多人对佛教的这些供养不理解,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怎样对治自己的这些分别念?

171、意幻供养与意缘供养有什么差别?请举例说明。
这里的意幻供养与意缘供养有一定差别,意缘供养是指心中缘取真实物作供养,比如,看到一个非常好的物品,或者一朵美丽的鲜花,心里首先缘取这个外境,然后再进行供养。意幻供养则是以心意幻化、观想无量无边的供品作供养,虽然不一定有真实外境存在,但也有如是的功德。
大乘佛教中说“万法唯心造”,既然万法唯心造,那外境中存在的实物其实也是心的幻化,如果专注心念观想某种东西去供养诸佛菩萨,与实物供养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当然,这必须要有一定的观想能力,诸佛菩萨才可以接受你的供品。
所以,修行好的人不管到哪里,都有一种修行的方便。不管遇到违缘、顺缘,都能转为修行的道用;无论住在城市还是寂静的山林,对他而言没有什么差别,任何方法都可以用来供养、忏悔、修行。

172、三千大千世界是怎么计算的?
按照《俱舍论》的宇宙观,须弥山、日月、四大洲、欲界天等为一个世界,一千个这样的世界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三千大千世界。这样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所化界——娑婆世界。

173、如果有一瓶价值昂贵的香水,你打算喷在自己身上,还是供养佛菩萨?为什么?
对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的身体再怎么喷香水,也不一定有多大的功德。如果能在一些佛像、唐卡面前,通过观想意幻供养,或者象征性地洒一些香水,这个功德是非常大的。

174、供养佛陀等殊胜对境时,如果自己发心不清净,会有功德吗?请举一公案说明。
如果以佛陀为所缘境,用清净心来供养,功德大是不用说的,但若以其他的作意对佛陀作供养,也会有相当大的功德。比如释迦牟尼佛弟子中的阿那律尊者,以什么因缘成为“天眼第一”的呢?往昔人寿四万岁时,正值拘留孙佛的教法时期,当时有一群盗贼,盗贼首领的鞋子破了(当时的条件可能比较差,现在的领导一般条件都很好),由于晚上看不见,为了补鞋子,他找到一座佛堂,里面供了一尊金灿灿的佛像,但佛前的酥油灯马上要灭了,于是这个首领加一个灯芯,借着灯光把鞋子补好了。因为灯光十分明亮,这位首领看到了佛像的笑容,当即对佛像生起信心,以恭敬心将灯移到佛像面前(其实灯不是他供的,只不过是把灯移过来而已,为补鞋子还加了个灯芯),并且发愿:以此功德,愿我生生世世获得智慧,将来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成为天眼第一!

175、如果平时没有条件供养,那该怎么办?
所以,不管是供灯还是供香,哪怕是以无记心在佛前供养也有无量的功德。平时我们如果有条件,就作这样的供养,没有条件的话,应该在心里面观想:所有的妙香供养十方诸佛菩萨。一边走路坐车,一边这样观想,虽然只是几秒钟的事情,但获得的功德却很大。

176、什么叫散乱心?以散乱心供养有功德吗?请以教证说明。
不管是花鬘还是一束花,供养诸佛菩萨的功德都相当大。《法华经》中说:“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意思就是说,即使以散乱心,只拿一朵花供养于佛的画像前,此人已积累了无边资粮,逐渐能见到无数如来的身相。我们有些人供养花并不是以散乱心,而是以一种非常清净的心来供养的。所谓散乱心,是指在无意当中,或者处于一种烦恼心的状态中,这样的供养也有如是大的功德。

177、供养以后千万不能忘记什么?你平时做到了吗?
供养完以后,自己心里再默默地发愿回向。

178、诸佛菩萨已经断尽了饥饿感,为什么还要对他们供养神馐?不供养只发愿行吗?为什么?
当然,诸佛菩萨并不需要这几块饼干,也不需要你这一瓶饮料,他们早已经断除了饥饿或难受的感觉,但如果没有这种象征性的表示,你的发愿也不一定成功。世间上要成办一件事情,最少也要拿一根哈达或跟别人说说话,同样,我们不管发什么愿,最好准备一些供品。如果你到寺院许愿,希望自己生意兴隆,或者有一些其他目的,这个时候,你首先应作一些象征性的供养,点一根香或是供一朵鲜花,供养完以后,自己心里再默默地发愿。

179、在发愿的时候,最关键不能忘记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发愿的?
在发愿过程中,如果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心,恐怕这也很困难,但有两个字大家最好不要忘——众生!发愿的时候,前提应该是“为了众生”,然后再说出自己的心愿,比如你想变成一个有智慧的人,那在诸佛菩萨面前供灯或供香之后,应当这样发愿:为了利益众生,愿我变成有智慧的人。所以,“众生”这两个字,对于发了无上菩提心的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180、依靠什么样的观想方式,即使你只供一盏小小的灯,也能积累无量无边的资粮?
将整个器世界观为灯器,须弥山观为灯芯,七大海洋[ 七大海洋:七大内海。按照《俱舍论》的观点,指须弥山至持边山的七个间隔处,它是所有龙王的游戏之处,这些海中盈满八功德水。]或四大海洋[ 四大海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观为灯油,点燃此灯时,整个世界变成一片光明,将此光明世界供养诸佛菩萨。所以,表面上看来只是一个油灯,但其功德却是相当大的。

181、有些人认为:“供酥油灯实在太浪费,还不如自己吃了好,或者布施给贫穷的人。”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从一方面来说也可以,但很多事情并不像你们想的那样。对于修学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来讲,因果观念相当重要,如果我们对今生来世,还有佛教最基本的正见没有打好基础的话,所谓的修持大乘佛法,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一件事情。因此,大家对佛教的基础一定要下功夫,如果有了一定基础,也就是对佛教的正见、因果、人身难得等方面确有一些甚深的见解,才能在这个基础上修利他的菩提心。要知道,利他菩提心是非常深奥的,我有时候觉得有些人可能连最基本的基础都没有,给他们讲舍弃自我、利益众生是很困难的。为什么呢?因为世间上的人格人品还没有完善,就让他牺牲自我去全心全意利益众生,恐怕有些人不一定接受得了。

182、供养宝伞的缘起是什么?这样供养有什么象征性?
宝伞属于八吉祥之一,象征一切吉祥,是一种瑞相的供养。供养宝伞的起源,佛教中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就是释迦牟尼佛到三十三天为母亲传法后回到萨登城市,当时右边以梵天为主的五百眷属撑着珍宝伞,左边以帝释为主的五百眷属撑着黄金伞,迎接佛陀来到世间转法轮。以此为缘起,后来凡是迎请高僧大德到某个寺院道场时,都会有一群人在后面撑着宝伞或伞盖。
不管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高僧大德在举行一些仪式时也会撑起宝伞,此举具有一种象征,宝伞可以胜伏一切违缘,尤其是白顶的宝伞,更具有此种殊胜的缘起。以前我们金刚降魔洲专门给上师做了一柄宝伞,本来打算做一个黄色的顶,但上师要求做白色的,因为白色代表胜伏一切,在十方之中可以大获全胜。以这样的宝伞供养上师及诸佛菩萨,具有相当大的功德。
宝伞的周边可以有一些缨络、半缨络等装饰品。不仅高僧大德在传法过程中,应该撑起宝伞,佛像的上面也应该有宝盖(即宝伞)。当然,这是一种象征性的标志,并不是佛像特别害怕下雨,必须要打一把伞!

183、很多人对佛教的这些供养不理解,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怎样对治自己的这些分别念?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见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佛教的正见,慈悲观、智慧、缘起观等上上功德根本没办法生起,就像没有大地的话,万物不可能有生长的机会。因此,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树立正见非常重要,对佛教的基本观念、基本看法一定要摆正。如果没有这一点,正如世间上的有些人,对佛教、佛陀、僧人一直很排斥,经常以斜眼来对待,在这种情况下,对佛教是不可能有一种正确认识的,比如说,我认为这个人是坏人,那任他怎么澄清、怎么陈白他的情况,我也是不会相信的。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