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风光


Wednesday, December 16, 2009

入行论第67节课学习笔记

颂词:
肩臂莫挥摆,示意以微动,
出声及弹指,否则易失仪。
睡如佛涅槃,应朝欲方卧,
正知并决志,觉已速起身。
菩萨诸行仪,经说无有尽,
然当尽己力,修持净心行。
昼夜当各三,诵读三聚经,
依佛菩提心,悔除堕罪余。


思考题
454、一个大乘行者的言行举止是否如法,对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有什么影响?
455、什么是吉祥卧?这种卧式有哪些功德?在入睡之前,有哪四点需要注意?
456、经中宣说了无量无边的菩萨学处,但归纳而言主要指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457、《三十五佛忏悔文》为什么又叫《三聚经》?昼夜各三次诵读此经有什么必要?


454、一个大乘行者的言行举止是否如法,对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有什么影响?
1. 泰国、斯里兰卡、缅甸等国家,一般都是南传佛教,他们主要提倡小乘的别解脱行为,经常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以寂静庄严的威仪,使无数人对他们的教法生起恭敬之心。而我们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在身体、语言上也应该有一些体现。
2. 威仪清净,能护很多众生的心。《般若经》中云:“护持戒律,即是保护众生。”也就是说,守持清净的威仪,可以保护众生的心,不容易让人生邪见。《宝蕴经》中也说:“断除他人不信的行为,此乃唯一之正法。”如果我们行为不如法,身体摇摇晃晃,坐势歪歪扭扭,语言随随便便,别人见后不但不起信心,生邪见或招毁谤也不好说。所以佛陀说得非常清楚,凡是令人不起信心的行为,全部都要断除,这就是唯一的正法。《虚空藏经》中也讲过:“所谓行为清净,是指远离他人不信之事。”
我们随顺众生,尽量维护他们的心,不让别人产生烦恼痛苦,这就是大乘佛教徒的原则。

455、什么是吉祥卧?这种卧式有哪些功德?在入睡之前,有哪四点需要注意?
吉祥卧: 右侧下卧,以足压足,右手垫在右脸颊下,左手放在左腿上。

吉祥卧有四种功德(不同论典的说法也不同):
第一,身体不放松,不会因散乱而产生不如法的念头和行为。
第二,不失正念,狮子是百兽之王,睡眠中不会失去正念,我们依此卧式而睡,也不会忘失修持善法的正念。
第三,不会入于酣睡、深度昏沉,而能时刻保持警觉的状态。
第四,不起恶梦,经常做吉祥之梦。释迦牟尼佛能彻知一切万法,他涅槃时在所有行为中选择这种姿势,必定对后学者有极大的利益。

在入睡之前,还有四点需要注意:
一是要具足正念而睡,从开始睡觉一直到睡着之前,始终要处于意念善法当中。
二是要在正知中入眠,尽量不产生一些烦恼。
三是光明想。临睡之前,观想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等佛菩萨,发光照亮自己的周围,在这样的境界中入睡。
四是早起想。
以正知想、正念想、光明想、早起想,具足这四种想而入眠,对一个修行人来讲很有必要。

456、经中宣说了无量无边的菩萨学处,但归纳而言主要指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归纳而言,就是要保护我们的心,对治自相续中的烦恼,让自己的心不要趋入恶道中,不要染上贪嗔痴等烦恼,而应在清净的威仪中行持善法。 我们作为修行人,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心,不管是念诵、背诵,还是坐车、上班,行住坐卧的一切威仪,都要用正知正念来观察自心,看自己的心是否清净、有没有被烦恼染污。心善即是善,心恶即是恶,我们一定要尽己所能地修持净化心地的行为。

457、《三十五佛忏悔文》为什么又叫《三聚经》?昼夜各三次诵读此经有什么必要?
《三聚经》:将忏悔罪业、随喜功德、善根回向这三种善法聚集的一部经,又名《三十五佛忏悔文》。
因为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经常会触犯大大小小的戒律,即使没有犯过任何戒,无始以来自相续中也有很多染污和罪过,忏悔业障非常非常的重要。 同样的道理,破了根本戒的人,本来要堕入地狱,但如果他励力忏悔,也有解脱的机会。”《优波离经》中还讲了:“倘若依靠《三十五佛忏悔文》,昼夜励力地忏悔,即使造了五无间罪等,也能得以清净。”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